张维迎:政府的干预抑制了企业家精神(8)

张维迎:政府的干预抑制了企业家精神(8)

市场经济之下,如司马迁所讲:“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聚万者与王者同乐。”就是说,你有千金的财富,可以过上跟诸侯差不多的生活;有万金的财富,可以跟国王一样生活。现在大老板的车都不比市长的差,这就是市场带来的变化。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过程伴随三代企业家。第一代是农民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大部分都是农民,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最聪明的人,一个当农民,一个当干部。为什么要当农民?因为户口进不了城市。

第二代,官员下海,变成企业家。第三代,海归企业家。从制造业、房地产再到互联网,就是这些人一代一代发展起来。

中国下一步怎么办,依赖于我们如何看待改革的成就和问题。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贫富差距、腐败、医疗教育等等。这样,出现了两种思潮。

第一种思潮认为,改革失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都是市场化的恶果。

第二种思潮认为,中国的成功是由于“中国模式”。什么叫“中国模式”?第一,政府管得多。第二,国有企业大。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突然之间发现自己这么重要,“中国模式”的说法流行起来了,官员牛得不得了,开始教训美国人。

这两个思潮都错了。“改革失败论”是否定过去的市场化,“中国模式论”是否认未来的市场化。

中国之所以发展好,是因为政府管得越来越少,国有企业越来越小。而中国之所以还有这么多问题,就是政府还管得很多,国有企业还很大。

所以未来你只有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行国有企业改革,让民营企业有更大的舞台,中国才有希望。

企业家精神的阻碍

政府所有的干预都抑制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我们从中国增长方式转变来谈这个问题。首先,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看个数字。2000年,广东省GDP是香港的70%;2009年,香港是广东的36%。中国很多省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一些国家了,比如越南的GDP相当于中国排在23位的省,蒙古国的GDP比我们西藏还小。

再看人口。200年前,英国工业化的时候全世界的人口是10亿,英国1000多万,占1%多。100年前,美国崛起的时候,全世界人口16亿,美国9000多万,占5%多。人类历史上,占世界人口20%的国家开始工业化,中国是独一无二。

如果200年前英国的人口占全世界20%,估计不会打鸦片战争。每一种产品都是个大市场,这是中国企业家的幸运。

上海一年14万对夫妇结婚,每对夫妇消费10万就是140亿元的市场。我们的手机用户是7.47亿(编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全国手机用户总数达10.06亿),法国人口才6000万,相当于13个法国。有些产品是与人口相联系的。

过去20年最大的进步就是中国的交通。现在和20年前比,任何两地之间花的时间是原来的三分之一。(惟一例外的是城市内部)原来3天到的地方现在1天肯定到了,了不起的。

中国从物理上讲已连成了一个统一市场。很多人对高铁的批评很多。我说,这个有成本,但不要简单从需求的角度看。高铁使中国各地之间更好地连起来,结果是什么?

中国地域分工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原来上海的产业可能转到其他地方,其他的产业转移到上海。郑州人早晨坐高铁到西安,1小时50分钟,玩一天晚上回来了。

要把中国的市场潜力发挥出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靠什么?我们现在是靠政府,靠产业政策,这是有问题的。我觉得,要靠企业家,不能靠政府。要靠私营企业,不能靠国有企业。

但现在阻碍企业家精神的因素太多。

第一,特权太多,自由太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要讲特权。你能不能办学校是特权,不是人权。我们出版社都是这样的,你想办一个杂志不可能,这都是垄断,都是特权。商业银行法规定10亿元资本注册可以做商业银行,但你拿出10亿元注册,不可能的事。不让企业家自由创业,谈何市场经济?

第二,国有企业这么强大,民营企业空间越来越小。因为你没有它那么深的钱袋子,它亏了无所谓,你亏了就得跳楼。

第三,私有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很多企业家移民,因为没有安全感。怎么能够使他在这里创新?大的创新都是10年、20年才见效。如果你没有远虑就有近忧,怎么做这个?

第四,政府干预太多。看看产业政策,看看中国这几十年,从计划经济开始有哪个成功的?没有一个成功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