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发现及问题解决建议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发现及问题解决建议

2005年10月中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全面启动。本次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产融光华承办,论坛结合了一年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集中交流探讨基层市、县、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财政、金融、公共事业和小城镇建设等焦点、难点问题,为明年基层政府进一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正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参照方案。

主持人: 下午论坛继续。首先,我们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给我们讲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发展及问题解决建议。徐部长参加了国家一些重大政策文件的研究调研和政策的制定,对于中国农村情况非常熟悉,我想大家通过听他的讲课,一定会非常有受益,下面有请徐部长:

谢谢主任!大家下午好!根据会议的邀请,我今天下午先就新农村建设的话题一年来的调研跟各位做一个汇报,也是作为一个交流。

我想,新农村建设一年来之际是非常有意义的。上午提到,尤其是陈主任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要求讲得非常透彻。

我想我主要就是对这一年来就新农村的调研,中间发现了哪些问题,以及我们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当然这些都是初步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上午陈主任也讲到,其实思路的酝酿经过很多年,感觉到必须用城乡统筹发展才能解决,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重大的机遇。

对于政府来说,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方方面面牵扯的面很宽,问题的根子很深,但是作为政府来说,大体上政府要干的事情关注的事情其实是四件事:

第一件事,发展农业生产,也就是说推进农业的现代化。

由于我们现在整体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今天上午陈主任把农业的资源情况,农业生产整体,特别是粮食等等都有谈到,讲的非常好。但从总体上说,我们现在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说单产,最主要粮食,现在单产的概念是四五六的概念,一公顷的小麦四吨,世界最高水平欧洲的小麦水平单产一公顷八吨。玉米的水平,比如吉林平均的水平一公顷五吨的水平,世界上高水平美国一公顷十吨,是我们的一倍。像稻谷,平均的产量是一公顷十吨,和世界水平是平等的,水稻的总产量就是这样的。越南、泰国、印度等等,水稻单产还是可以到世界水平的。从我们13亿人口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农业现代化压力巨大。

昨天经济工业会议刚刚结束,温家宝主任讲到,粮食安全问题、食品供给是一个积极重要的问题,所为什么说新农村的建设中,政府第一要关注的就是农业的现代化。

第二件事,关注农民的收入。这个不多说,后面会把我们调查的情况和大家汇报。

第三件事,关于基础设施。

第四件事,就是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

也就是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

实际上农村的建设中,不管是欠债还是与城市的差距,政府要集中力量长时间关注的就是这四件事。

新农村建设启动了一年,我们进行了典型的六个省调研,问卷调查是十七个省,调查的结果还在梳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问题大体上有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和主体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现在总的情况,广大干部、农民还是对于新农村建设一系列方针、举措还是衷心拥护的。大家也看到,中国的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经济发展,不管是工业化、城镇化,因为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

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建设的过程中,两个关系是相关联的。很多干部都谈到这个问题,我们要搞工业化、城镇化,回过头来要投资。通过中央对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村的公共设施加大投入,和一系列的政策规定,慢慢对于干部产生了影响。使大家逐渐的认识到,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对农村有好处,对城镇化、工业化都有促进的。

我想在认识上有那么一个转变的过程,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发现越到基层的官员、干部,对新农村的建设产生了转变,今天上午陈主任讲的,有高、急的观念。对于指标运动式的,对于新农村建设最开始总是从新村建设,村容村貌开始,当然,村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此是不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处于政绩、出于形象也有这样的过程,但是我们很快会纠正。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许许多多村庄,比如县一级的行政区,很注重村庄的规划建设,当然这里面反映出来的问题非常多。

总之,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干部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农民,虽然觉得这个好,大多数处在观望。

有的时候弄不清楚,也许是由于长期的一项一项目的基层工作对他的影响,农民总有疑问,总认为是干部的问题。要想建设好,你给我钱,否则怎么弄。

一年下来,我个人的看法,农民的积极性还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还没有非常主动的,非常积极的为建设我自己的家园想办法。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韩国,一开始也是这样,经过政府的宣传、调动,激发出农民自己的建设热情。当时韩国的新村建设,农民主动出劳力,主动的捐出自己的土地,为村庄修路等等。

新农村的建设,仅仅是一个起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很长时间。在起步阶段,我们感觉到,还是在政府搭台、干部唱戏。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调查的现象还是这样的。

我在河南问了一位主管农业的领导,看了半天,市里面规划也做了,加入了投入,确确实实做了很多努力,但农民这一头。他说农民一开始不积极,不明白政府要做什么,有农民问要折腾什么事?把我们农民折腾成什么样?开始就问这些。后来我说怎么办?我看到了村子,比如修路,都是县里、市里、乡里出钱、出工程队把路平整,里面没有修。我说这是农民的事,农民没有这种主动积极。后来我说怎么办?他说我也没有办法,只有一件一件实事给农民做,他们看明白了,他会觉得我们是为他们在做事情。

所以,我说这个过程,我很受启发。启动的事情,仅仅是我们表面上去加大政策还不行,要让农民理解这是他自己的改变生活面貌,提高收入,完全需要他的这种积极性。没有他的参与,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大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没有他的努力,没有他的参与,新农村建设根本做不成,这是几个省调查里都可以看到的。好在这个状态慢慢的在改变,每个地区都不一样。

另外一个问题,基础设施上,公共服务上,政府作了大量的问题,这几年来初见成效,农民已经感受到。包括对于小型的农田生产设施的改善,包括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数字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包括一些地区的改善的情况,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确确实实有一些变化。比如说,我们现在乡村公路140万工人,89%在农村。要修这个路,比如十一五规划,把东部的路村村通,中部的路要到村,西部的路要到乡,已经开始投入了,开始发生变化。很多村子都是乡和村两级负责路先修起来,符合标准了之后,硬化这一层是由县市政府来投,现在看起来很多路修起来。

基础设计上问题最大的是水,小水利扩入非常多,在这次新农村建设中,这个投入特别是结合小型基础设施的产权的改革。比如承包、出让、专卖,有一些产权方面的改革措施。家庭设施建设有一些变化,总体看,由于我们欠债太多,广大农村地区,我们调查的发达地区只有江苏,剩下的都是传统地区,河南、江西、河北、湖北,山东有一部分,我们发现有一些实力的村庄应该还可以有一些力量作一些设施建设。我们通过实地看实地调查,对2700多问卷调查,2700多个村庄一分钱收入都没有,集体没有收入,既没有企业的收入,既没有出租土地,农业承包的费用,像这样的村庄根本没有力量来改善自己村子的基础设施的能力。

我想,从投入上力度还是不高,后面还要谈到。

公共服务,主要是教育和医疗。这几年来投入的力度非常大,但问题太多。上午陈主任也讲到,差距过大。一次分配1:3,二次分配在来三倍,而且三倍都不止。整个十一五规划150多个亿解决义务教育,要求十一五规划期末,达到陈主任上午说到的那个数,在一个省城市和农村在义务教育阶段升军是达到一样的,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比免除学杂费难的多。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