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纪委:广东蕉岭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田间纪委:广东蕉岭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三圳镇芳心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评议村干部。

本报记者 贺林平摄

阅读提示

监督权是我国村民自治制度赋予农村群众的权利之一。然而,在一些农村,民主监督却流于形式,成为最薄弱、最难发挥效力的环节,村民自治一定程度上成了“村委会自治”,甚至“村长自治”。

如何把监督权做硬、做实?地处粤东北山区的广东省蕉岭县,尝试在全县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由上级纪委出面撑腰,加上一系列制度安排,把村务监督从“可有可无”变成了“无处不在”。

广东省蕉岭县地处粤东北山区,经济不发达,农村情况复杂,以前村干部做事不规范,村民不信任村委会,干群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不过,自去年蕉岭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广到全县97个村以来,情况得到了根本改观。

据统计,2011年,蕉岭97个村监委会共监督村务管理事项743项,民主评议村干部395人。“好比上级纪委在最基层的乡村有了一个延伸组织,迫使村庄当家人更加廉洁从政、民主从政。”力推监委会模式的蕉岭县纪委书记卢尧生说。

制度一

上级纪委撑腰,给村官念起“紧箍咒”

2007年以前,蕉岭县纪委每年查办的党员干部违规案中,约有一半来自农村。对村官和村务的监督,存在“上级监督难到位、同级监督难见效、村民监督难操作”的问题。

那一年,该县对症下药,在三圳镇芳心村尝试设立“村务监事会”,5名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拥有监督村委会工作的权力。“这个村务监事会,就是监委会的前身,当时是广东全省第一个。”蕉岭县纪委办公室主任刘均平说。

2010年,“村务监事会”一边整合升级成村监委会;一边由蕉岭县纪委推动向全县推广。到去年村级换届时,97个村委会共选举产生了345名村监委会成员,其中党员130名,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有162人,高中学历人数178人,实现了监委会全覆盖。

刘均平介绍,每村监委会成员3—5人,由村民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主要是威信较高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及县镇人大代表、党代表;但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和村财务人员不得担任。按规定,监委会不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只对村务监督和检查,并定期收集汇总群众的意见、建议向村委会反映,定期向镇党委、纪委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监委会的底气来自哪里?源自其“上接纪委、下接民意”。“每名监督员人手一本《通讯录》,县纪委书记、纪委班子、各镇纪委负责人的手机号码一应俱全;县、镇纪委每季度还要来村里开一次汇报会,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当面汇报。”广福镇广育村监督员黄阳生说。

2011年,蕉岭县各镇召开了25场监委会主任汇报会,97个村的监委会共列席村“两委”会议986场,有7个村监委会纠正村委会干部从政行为8件次。

【监督纪事】 蕉岭县规定,村中重大事务的决策,一定要有监委会负责人到场全程监督,但三圳镇河西村委会有次开会,在监委会主任涂小建因事外出未能出席的情况下,也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就决定将村中一块耕地承包给某人。涂小建回来后获知此事,向村委会提出异议。

村委会起初不以为然,照旧执行原决定。涂小建反映到县纪委,卢尧生亲自过问。在纪委的压力下,河西村委会重新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在涂小建到场的情况下进行民主投票。尽管最后的结果还是承包给同一人,但群众服气了,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了。

【当事者说】 以往,什么事情都由村委会说了算,不管他们做得对不对,大伙总觉得不放心,看到哪个村干部家盖了新房、买了小车,越想越觉得那钱像是贪来的。有了监委会替大家盯着,放心多了。他们都是我们选举产生的,很多都是老模范,有些还是老板、能人,不是那么容易收买的。

——三圳镇芳心村村民  刘松生

制度二

村账要经监委会签字,促进大于约束

在三圳镇芳心村村务公开栏,贴着一张《现金出纳账》,简单易懂。记者看到,上面低到13元的水费、4元的电池费,都有清晰的记载。表格的下方,除了村委会主任的签名外,还有一个名字“徐永振”,这个人,就是该村监委会主任,本职是个体老板。

“不光我们村这样,全县统一规定都要做的。”现已被选拔为公务员的芳心村支书、前任村主任谢建祥坦然地说。

谢建祥告诉记者,有了监委会后,村干部在花钱上多了很多约束。“根据县里的意见,开支500元以下的由村主任自行决定,500元—2000元的由村委会研究决定,2000元以上的就要开村民代表会议。但无论是花多少钱,都必须要监委会负责人签字。没他们的签字,我报销不了,只能自掏腰包。”

“村监委会定期参与村级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卢尧生介绍,村级换届以来,全县有1个村监委会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提出异议,有10个村监委会对票据的使用提出问题,有2个村监委会对“接待费用”提出质疑……这样的监督之下,村官无法占集体经济的便宜。

据统计,2011年村级换届以来,蕉岭县审核村级财务285次,监督村务管理事项743项。

【监督纪事】 2007年第一个设立了监事会的芳心村,2008年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此前,村里搬了新的办公楼,原来的老办公楼闲置下来。因为靠近镇上位置好,有老板愿意出资13万元,村干部们就商量着把这个楼卖了。但大家也担心:“卖了多少钱,怎么跟村民讲清楚?就算我们一分都不贪,一些人可能还是会犯疑心病。”顾虑之下,卖楼的事一拖再拖。

有了监事会监督财务,村干部们心里敞亮了。“反正我们就按规定来,监督员给我们把着程序,也向群众说着,这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卖了。”谢建祥说,通过公开招标,老办公楼最后卖了17万元,比原先还多了4万元。

另外,某村的村干部有天工作到很晚,用村集体的钱吃了顿饭,虽然只花了120元,但当票据送到监委会审核时,监委会却认为“开支不合理,属公款吃喝”,拒绝签字盖章。这笔钱至今无法报销。

【当事者说】 我参选前犹豫了好一阵,你想,每花一分钱,都有那么多眼睛盯着,这个村主任做得还有什么劲?后来我想,只要自己不想牟利,也没什么可怕的。

我以前做副主任,知道影响村干部威信的,钱是第一位。你做干部,用钱没有约束,很容易生邪念;就算你不贪,别人也会以为你是贪的,不肯听你的。现在有人看着村里的钱袋子,我乐得清白,做事坦荡,手脚反而放开了。

——广福镇广育村村支书、村主任  黄坤荣

制度三

民主评议村干部,连续两次不通过则下台

2011年10月20日上午,当徐永振公布民主评议得票结果时,台下坐在前排的5名村委会干部和6名村水利管理员,都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我们在对村干部进行一年一次的‘考试’。”一位姓戴的村民代表兴奋地说,全体村民代表都是“考官”。先由村干部述职,再由村民代表现场提问,最后大家投票评议村干部工作。

“监委会每年组织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评议一次,如果村干部连续两年评议不称职,则要通过相关程序终止其职务。”刘均平表示,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让监委会切实发挥监督的作用。

对村干部本人的监督,是村务监督的另一关键所在。各村选出来的监委会成员,都是“说话有分量”的人。由这样一个监督机构对农村干部权力运行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对于预防村官滥用权力、“不作为”或“乱作为”,效果明显。

去年底,蕉岭开展了由监委会主持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委会成员工作。据统计,全县97个村委会395名村委会成员中,301人评为优秀,89人评为称职,3人评为基本称职,2人评为不称职。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马华博士认为,蕉岭的尝试,把村民的监督权从柔性变成了刚性。民主评议无疑是一个功率十足的“增压器”,促使村官更加廉洁、民主从政。

【监督纪事】 2011年12月底,蕉岭县各村进行了设立监委会以来的首次村干部民主评议会。长潭镇某村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双双被评为“不称职”,令村干部和村民顿时肃然。对此,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单位对他们进行了集中诫勉谈话。

【当事者说】村民评议村干部,不光是看你贪不贪,还要看你勤政不勤政,有没有能力当这个领头人。村干部平时干得好不好,村民都看在眼里,通过民主评议一下子就体现出来。

——三圳镇党委书记  古远基

制度四

监督员也要经受考核,监督不得力也是失职

但是,村务监督委员会自身由谁来监督?这又是一个新课题。

如果没有一个工作考核评估机制,没有一定的奖惩规定,就可能会出现监督不力或流于形式。

2011年3月,蕉岭县制定出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考核方案(试行)》,在监委会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记者看到,该考核方案从监委会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监督村务公开是否及时全面、是否了解掌握苗头性问题、是否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并及时向村委会反映等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还专门设置了村民代表评价环节,村民测评占总考核分值的20%。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考核,由各镇党委、纪委具体组织实施,并由县纪委负责监督。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不合格,要主动辞职或启动罢免程序。

在考核的基础上,蕉岭对监督得力的村监委会进行奖励,由县、镇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平均标准是每人每月50元,按照“优多、中少、差无”的方式以奖代补。

如何长期保证监委会的中立性?卢尧生坦言,需要进一步的制度保障,才能避免监委会与村委会“一个鼻孔出气”,这也正是蕉岭下一步要探索的。

“监委会成员怎样向村民负责?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比如要有一定的惩戒性规定,以避免监委会因为怕得罪村干部而不敢监督,或者随便监督。其次,还存在监委会成员补助该由谁出的问题。现阶段,监委会拿的是村委会发的钱,这可能会对监委会的独立性和村民的信任度产生影响。”

【监督纪事】 蕉岭规定,各村监委会成员一定要长期在村中居住,不能是流动或长期在外人员。去年换届中,有个村选出一位妇女,后来没几个月,她就提出要到县城带孩子。该村向上级纪委汇报沟通,及时让该妇女辞去了监委会成员职务,另行补选他人。

【当事者说】 有了制度,人和人的差别,一个人这个时期和下一时期的差别,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因为它既能保证一个监督员长期都有这样的责任心,也能确保各个监督员都能有基本的责任心。

群众称我们是“田间纪委”,原先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以前或烂在心里,或积成怨气,现在都成了我们的分内事。原先监委会成员每月开一次会,随着反映村务的村民逐渐增多,不得不改为不定期碰头。

——芳心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徐永振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