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湍流期

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湍流期

最容易激发社会不满的问题,往往是激情革命的引线,也是理性创新的改革重点。从中国发展看,“大得很”的问题集中到三条,一是收入分配不公,二是资源环境脆弱,三是社会矛盾多发

在小平南方谈话过去2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的今天,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改革也进入了湍流期,我们面临着亘古以来没有的新形势、新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们要对改革的事业进行顶层设计,需要重提“改革是一场革命”。

理性创新对激情冒进的革命

越是矛盾多发、问题叠加、冲突加剧,越有酝酿激情革命的条件和土壤。但更大煽动性和吸引力的背后,是更容易导致社会整体失衡失序。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改革只能是政府善治,只能是理性创新。理想的改革,不仅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理性、稳妥地建设一个新世界。基于这样的判断,改革将是理性创新对激情冒进的革命。

最容易激发社会不满的问题,往往是激情革命的引线,也是理性创新的改革重点。从中国发展看,“大得很”的问题集中到三条,一是收入分配不公,二是资源环境脆弱,三是社会矛盾多发。这些问题既是理性创新意义上改革进程的关键内容,也是基本前提。

改革必须确保收入分配差距合理适度。小平同志讲“分配问题大得很”。分配领域的乱象,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国诸多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激情革命也许能够迅速扫荡统计意义上的分配差距,但是却无助于良性分配秩序和规范的形成。改革的内容设计和制度安排,必须着眼于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改革必须确保资源环境持续开发利用。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已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资源环境领域的激情革命,无益甚至有害于这条民族复兴的生命线和保障线。改革的内容设计和制度安排,必须着眼于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上来。

改革必须确保社会总体运行规范有序。激情革命不可能适应我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巨大变化,社会矛盾的及早预防和平稳解决只能依靠理性创新的制度安排。改革的内容设计和制度安排,必须着眼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现代文明对传统发展的革命

中国发展的实质是现代化,改革贯穿始终,现代化进程的本质和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不能想象一个拒绝现代文明的国家能够持续实现崛起,我们必须在现代化视域中,理解中国未来的改革,把握好这场现代对传统的革命。

中国现代化是一个拥有超过5000年历史的农业文明大国,努力赶超欧美工业文明先发国家,同时角逐知识文明的过程,因此就要求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两种文明比较、碰撞、竞争、共生的动态调整过程,努力成为推动中西古今文明有效对接、传统文明效用最大发挥的扬弃革命。

中国现代化是后发大国实现急行跨越的过程,工业文明近300多年现代化进程中渐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短期内集中爆发,必须充分把握现代文明发展规律对改革的内在规定性,不能因为一时矛盾多发而否定改革的有效性,一时成效可喜而低估改革的复杂性,使改革真正成为接受现代文明发展规律指导的科学革命。

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国崛起的过程,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框架,自觉接受共同理想和基本原理的指导和约束,大胆借鉴先发国家现代文明的运行机理和机制设计。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