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社分开为抓手
经济观察报:社会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发展社会组织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社会组织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环境?
刘润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任重道远,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推动社会结构的重组,把像散沙一样的“社会人”整合成为一块块“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社会的大厦给建起来。
毫无疑问,我们现有的主流组织框架如党的组织和群团组织要大发展,要全覆盖,要继续充分发挥作用,这关乎我国的政体。但仅依靠这些组织,不足以把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吸纳进来。因此要利用社会组织这个载体,也就是说,以社会组织的多样性来满足老百姓多样性的组织诉求。
同时,应当使社会组织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社会组织的民间性在效率、成本等方面具备体制机制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必须营造一个公平参与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服务基本上还是以政府机构提供为主,事业单位扮演了主体角色。现在,政府应该有所不为,向社会组织让渡空间,要以“政社分开”为抓手,厘清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当年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时,就是以“政企分开”为抓手,逐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如,交通管理部门推行“政企分开”,不等于说国有运输公司没有了,只是这些国企和交通管理部门脱离了关系,而统一交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从行业管理的行政部门分出去,有助于构建一个让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行业发展环境,相对公平公正的实现是毫无疑问的。
今天社会组织要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不解决“政社分开”的问题就是空谈。面对复杂的社会体制的重新设计,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是一个核心环节。因此,广东省现阶段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并把社会组织打造成社会建设的主体。
经济观察报:关于政社分开,广东具体是怎么做?
刘润华:这方面有两个概念,第一是增量改革,第二是存量改革。
增量改革主要指的是新增的公共服务项目。只要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原则上不再成立新的事业单位,这就倒逼政府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
存量改革针对的主要是现有的事业单位。改革要尽量少一点触动社会各阶层的既得利益,为我们的改革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那么改革的空间在哪里?不妨参考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还是举政企分开的例子,我们不是消灭国企,而是把它交给市场管理部门。试想,如果将来设立一个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并实现事业单位与各个相关的行业管理职能部门脱钩,就能为参与公共服务的各种不同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管理和服务。
我曾经在深圳市民政局当局长,民政部门直属的老人院和社会组织办的老人院并存。假如民政部门将其直属的老人院交给另外一个单位去管,使之在人、财、物等方面跟民政局没有关系,民政部门才能为各种不同举办主体的老人院实行公平的管理和服务。
只有没有部门的利益的时候,才可能是公正的,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至于具体方式还需要再研究,但起码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