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结构问题既是宏观问题又是微观问题,我们现在的结构问题突出,概括起来就是“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宽”。

“一产不稳”就是说粮食农副业生产还是不稳定,不然的话为什么会出现价格这么明显的波动。土地有限,农业生产不稳定,仍然是中国结构中间的一个突出矛盾。

“二产不强”就是我们规模很大,但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间中国仍然处于低端。中国现在200多种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的产值增加值占GDP总量的44%,大约是将近15万亿人民币,美国的第二产业只占GDP总量的18%,如果扣掉建筑和房地产,它的制造业比重可能也就是在不到15万亿人民币,但是在国际贸易中间,我们55%是靠三资企业甚至是来料加工,在出口产品的构成中间多数是低附加价值的,所以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间中国仍然处于低端。

“三产不宽”就是现在主要是集中在传统的服务业领域,而真正的带有一定技术和知识含量的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结构调整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消除短缺或者是结构性过剩,另一个是促进生产要素向更高的部门转移。当然现在也仍然有短缺,比如说资源性产品都短缺,但是更多的是过剩,所以中央不断地发文要淘汰落后产能。中国现在需要5亿多吨钢铁,但是不需要几百家炼钢厂。当年需求旺盛的时候有存在的合理性,现在关小钢铁厂该关还得关。所以,结构调整必须既要消除短缺,解决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要消除过剩,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但淘汰落后产能和消除短缺更重要的是要靠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因此,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使有限的生产要素能够获得更大的产出。

在结构调整中间我们认为需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第一个是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把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美国实际上虚拟经济发展过度,而实体经济发展不足,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必须要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

第二个是正确处理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的关系。今后调整的重点是转向对资产存量的调整。我们这么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是在平均增长25%以上,但真正用于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不足,所以,今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间肯定要加大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

第三个是正确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中国现在的结构选择是高也成低也就这样一种产业结构,我们不可能像日本或者亚洲四小龙那样在结构升级的时候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都转移出去了,中国现在还做不到,因为有大量的就业压力,所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我们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高的必须要有所作为,不断提高比重,低的也不能放弃,当然这是对全国而言。就局部地区,尤其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可能就要放弃一些低端的。7月份工信部在上海开会的时候,上海市的一位领导告诉我,上海准备把一些代工的工厂逐步淘汰出去,因为这些工厂对上海的税收贡献不大,在就业上也不解决上海人的就业问题,都招一些其他地区到上海打工的农民工,这反而增加了上海人口流动的压力。这种代工模式它两头在外,比如说IT产业,原器件在韩国、日本、台湾生产,销售渠道在国外,我们中间挣一点,这种收入所产生的增值税是很有限的。有人说苏州模式的问题是利税交给中央,工资发给老乡,利润留给台商,所以苏州当地老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如常州和无锡,这种资本结构决定了它就是给别人打工。

就全国而言我们所要形成的结构,至少还要争取10年到15年。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可令人犯难的是既要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又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怎么办?那就需要技术创新,从而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中国的结构调整,就是要走一条和日本以及四小龙不完全一样的道路。

第四个是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有市场有需求、有比较优势,还要坚持,不可能都替代了。产业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不等于放弃传统产业,同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能是突出重点,在创新的基础上来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个是正确处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重点是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它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如果产品结构调整好了,那行业结构也就调整过来了,这样产业结构调整才有基础,所以产业结构调整的抓手在什么地方,关键环节是什么,还是在于企业的产品结构。

第六个是正确处理区域协调发展与生产集中化的关系。现在中国的工业布局不合理在于太分散,尤其是在资源密集型行业,比如说炼油厂除了西藏没有,可能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炼油厂。美国休斯顿一个炼油基地就是2.5亿吨的炼油能力,我们准备在大连和珠海建设2000万吨的炼油基地,现在平均1000万吨都算大的了。所以必须要促进生产要素向大企业流动,尤其是资源密集型行业,不要怕被说垄断,它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方向,垄断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可以通过政府的管制和调节来防止垄断企业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从生产利益布局本身来讲,它需要形成一种寡头垄断竞争的格局,就是该做大的就得做大。

第七个是正确处理房地产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现在的房地产政策是举棋不定,理论上没讲清楚,政策上摇摇摆摆。对房地产首先要对它的基本商品属性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房地产具有二重性,首先是社会主要劳动,其次是投资品。所以首先要保证它是社会主要劳动,不是任志强所说的,它是钻石戒指,有钱人就买,没钱人不买,没钱人不买他也得有房子住,只是说住大住小要根据每个人收入水平来决定的,它是社会必要劳动而不是奢侈品,其次它才可以作为投资品,可以作为保值升值的一个投资工具,但是,我们房地产政策的落脚点,必须要保证社会必要劳动,保证大多数人居者有其屋。其次,房地产市场必须要适应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到底是市场调节,还是要有一支有形的手。市场调节的前提是生产要素供应是充分的、自由的,房子多了房价就会按照供求关系降下来,但是中国不是这样,它有天花板,因为土地供应量是有限的,有18亿亩耕地红线,还有政府控制一级的土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按照所谓的市场机制,那最后会出现市场失灵,越调控,房价越高。最后,房地产产业同其他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中国没有形成一个资本平均利润率的机制,房地产远远超出了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样就引导了大量的资本进入这个领域,这样一来就没人去搞创新。大型国有企业要当地王,是因为国资委的考核指标就是保值增值,那至于说保值增值的钱从哪来,你别管,只要房地产能赚钱我就绝对不去搞创新,所以说必须要形成一种产业的协调发展,要有一个平均利润机制。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