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承诺秀的动因来自现代政治中的政府需要与民众互动,而选举更是承诺秀产生的直接动因。政治承诺本是官员政治负责任的表现,但因种种原因政治承诺往往沦为非理性决策的产物。非理性表现诸如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了解情况、感情用事、长官意志、官员率性、政治激情、故意撒谎等,从而使政治承诺缺乏严肃性。这种非理性政治承诺后果极其严重。如果政治承诺得不到兑现,表明政府没有诚信、没有权威、政府失德,这也必然会导致政府信任度下降,政治承诺变成政治笑话。
4、制度秀
制度秀顾名思义就是用制度作秀,这种秀往往牵扯较广,最终浪费行政资源,收效了了。譬如在2010年启动部门预算公开后,深圳2011年将市级各部门预算纳入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并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根据市财政委和监察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市本级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各部门需在财委批复预算后5个工作日内公开部门预算,未及时按规定公开的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可在规定时间内,仅有少数部门公开预算。
由此可见,坊间所流传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言并不虚。好的制度没有好的执行,到最后只能沦为制度秀,在人们的笑谈中被遗忘。
专家点评:决策部门在制定新规之前有过调研吗?在政府官员陶醉于这种制度创新的作秀方式时,研究过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的深层次原因吗?决策与执行之间会出现哪些差异和博弈?毫无疑问,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政府行为日益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官员作秀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如果我们的官员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此以往,只会离群众越来越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政府转变作风。
5、清廉秀
清廉秀,是最让人痛心和扼腕的政治秀之一。台上狠批腐败,台下狠捞钱财,此类官员也被称为“双面人”。深圳市前市长许宗衡便是一例。在2009年初的一次会议上,许宗衡许下“不飘浮、不作秀、不忽悠”,以及“做一个清廉的市长,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与骂名”的承诺。东窗事发之后,才知此人原来是巨贪。如此反差,让人不胜唏嘘。
腐败官员在事发之前当然不会说自己贪污腐败,但要一味标榜自己清廉,那就会让人所不齿了。他们不是演员,却如此擅长“表演”,他们把真正的自己隐藏得很深,有着精明的伪装术。这种人正是官场最大的毒瘤。
专家点评:贪官作秀危害甚大。一是容易混淆视听,给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造成错觉。贪官们装模作样,极力把自己装扮得比谁都忧国忧民、废寝忘食、清正廉洁,目的无非是给自己赢得个好口碑,多拉到几张选票;二是给纪检监察机关和反贪部门查处带来了难度。许多贪官利用清廉秀在干部群众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纪检监察机关和反贪部门进行查处时,一些不明真相的干部群众采取不配合、不支持的态度,有的还出面替腐败分子担保,认为“他绝对没有问题”;三是扰乱了人们对是与非的判断,容易导致广大群众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不信任。
6、微博秀
微博秀,就是利用微博来作秀。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官员与民互动是一项基本要求,微博正快速实现了这一要求。使用微博与民互动自然值得鼓励,但就怕微博被用来作秀了。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不完全统计,新浪微博等3家微博平台就有比较活跃的党政机关微博400多个。其中,公安微博最为活跃。“2011年1月30日,公安部官方网站发布统计数字,我国公安微博有800多家,居各部门前列。”
微博因其沟通交流的便捷性,在国内已经拥有大量用户。用微博与民沟通,更是官员联系群众最便捷的方式。但“身在心不在”就自然会形成微博秀了。
专家点评:官员开博客、微博,是一个十分值得鼓励的新现象。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微服私访”。网民所议所提虽是个人意见,但很可能代表着一个群体,不管是粗言粗语,还是牢骚怪话,都能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官员在博客、微博上有较强象征性意义,渗透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走向。即使是官员个人博客 、微博,网民也会很容易把其言论与公职身份联系在一起。任何不当言论影响的都不只是个人,而是其所在机构,甚至是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官员使用博客、微博需要比普通网民更加谨慎。
7、亲民秀
亲民秀本是西方政治中常用的秀之一,现在中国官场亦开始盛行。奥巴马、普京等西方政要无不打亲民牌,就连台湾的马英九都要去南部“long stay”(长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