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初: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未来(2)

朱旭初: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未来(2)

第三个,源于《易经》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万物和谐”。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为什么地是方的?因为我们有方向,东南西北还有中,阴阳五行里边也是这样的,都可以解释。东面用颜色表示就是青的,绿的,就是木;中是土,黄色的就是土;西就是金,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白金;南面是火。用这个方法来表达,就是以人为中心,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老天给人很多很多恩赐,人必须对老天要顺从,要达到万物和谐的境界,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哲学。

所有这一切,中国人叫做“道”。在日本,很有体系,很成熟的,都叫道。做生意要讲商道,医生叫医道,喝茶叫茶道,插花叫花道,打架叫柔道,什么都叫道。对道的理解,比如说师生关系,讲“师道”,在家里讲孝道。为什么孔子最后大哭,他说“哪一天‘道’回来了,我能看到‘道’了,我死也甘心”。也就表明在孔子那个时代,“道”就已经走下坡路了,找不回来了。文化的失落是令人悲哀的事。

当初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老师,你要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我怎样治国?”孔子说:“一个是兵,一个是粮,一个是信。”就是说要治国,第一件事情要有国防;第二是老百姓有饭吃;第三是官民都有诚信。这个国家一定会好。子贡让孔子拿掉一个,孔子说拿掉第一个,他说如果武力不够强,被人打败了,这个国家还可以恢复,可以重建,所以没关系。子贡说还嫌多,再拿掉一个,只给你一个字,孔子说,那就把“粮”字拿掉,他说没关系,饿死了,子孙还会生出来。但第三个绝对不能拿掉,国家可以亡,人可以死,但是不可以没有诚信,有诚信就有希望,没有诚信就没有希望,所以,治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

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是中国人呢?在古代,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呢?大人生了小孩出来,就要培养他,让他读书,一到学校读书,老师教的就是孔孟之道,后来就做官,不管做多大的官,都是为朝廷、为社会做贡献的,他的目标很清楚。还有很多小孩子,因为家里困难,或者因为小孩笨没出息,读不下去了,那也没什么关系,那就安安分分的做一个平常人,很勤劳、很克俭、很俭朴,知足心平,没有非份之想,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国老百姓就是这样活的,这就是外国人心目中纯朴的、正宗的中国人。另外,中国人还有一个基本特点,他们很讲和谐,很听天的话。我们以前不用公历的,而是用农历。比如现在还有皇历,上面会说今天不宜造房子、不宜婚嫁、不宜出行……你不要以为这个是迷信,它是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万事万物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现在很多中国人看上去在人种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文化上起了很大的变化。吃的、穿的、用的,模仿的、向往的、行为追随的、崇拜的几乎都是西方的东西。现在,年轻人结婚用的《婚礼进行曲》、婚纱,都是西方的;开生日Party,唱的都是Happy Birthday;情人节、圣诞节等等。现代社会的一些年轻人结婚很轻率,离婚也很轻率;为了财产分割,杀儿子、杀父亲、杀妻子、杀丈夫,这样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不胜枚举。前面讲到一个观点,就是人伦次序——人跟社会、人跟宇宙、人跟天地、人跟自己的关系,都包括在里面。而我讲的文化,不是文化局的文化,也不是文化产业的文化,在这里,它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中国人应有的精神状态。大家都围着这个中心思想在活,按照这个标准在互相要求,或者要求自己。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