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非常需要重建。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超强的社会结构,这个社会一直可以延续很久。在“五四”前期,提出要砸烂孔家店、打击封建礼教,那时,有的人采取的完全是一种虚无主义,粗犷的态度,不分清红皂白,全部消灭。但也有人认为,把传统的都毁掉中国怎么活下去?没办法活下去了,不知道怎么活呀!这是个文化问题。因此,“五四运动”的时候,中国所有的有影响力的、有力量的、知名的、优秀的社会精英全部参与到运动中间去,都去写文章、去发表声明。所以,“五四运动”是个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现在,大家一听到“五四运动”就会想到天安门游行,因为它很快就变成了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后就不停地战乱,国共再次打仗、合作,然后八年抗战,一直到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盛,已经可以跟世界叫板了,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毫无疑问,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主流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祖宗的文化基因遗传的问题,而且创造了现代化的版本,造福于未来。因此,我认为民族的灵魂是最最重要的,而且必须自觉的,如果没有这个灵魂,那充其量不过是个乌合之众。说到这儿,我想到温家宝总理前几年在上海交大做过的一次演讲,他最后朗诵了一首诗,他说,当一个民族还有一些人在仰望天空,那么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如果一个民族每个人都忙忙碌碌,为了鼻子底下那些事,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我听了温总理这个朗诵以后,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日理万机的总理、一个务实的总理,他居然还有这样抽象的哲学思考,他在想人与天地的关系、人跟宇宙怎么和谐,在想民族的未来,想这些文化上的问题。这就让我觉得中国就很有希望,这就是我所说的大文化的概念。
中国文化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易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化”就是一切消失在没有形式、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接受他,成为你的血液,成为你的灵魂,你一讲话、一抬手、一投足都体现它润物细无声的结果,那就是文化。而且关键是成天下,这个天下不完全是指的中国,整个世界最后就是以文化、人文来主张的。
现在的经济危机,各国的专家都从经济上想方设法去挽救,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个经济的危机。其实不然,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本书叫做《展望二十一世纪》,其中谈到了“人出问题了,世界一定出问题”这个观点。什么人提出的?文化人。所以,现在如果还有人把文化理解成边缘的一个点缀,那么,这个世界就有很大的危险。《展望二十一世纪》主要记录了两位文化人对话,其中一位汤因比是英国的历史哲学家,另一位池田大作是日本的思想家、世界和平的活动家,他主张反战,主张和平,曾经获得联合国的和平奖,当年中日恢复邦交,他是一个重要的牵线人。在1972年,他们有个对话,那时汤因比已经83岁了,资本主义还在高峰阶段,他曾经预言:“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他就已经意识到今天了,包括自然灾害。他预言人类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了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的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对照今天发生的一切,是多么英明的预见啊!比较重要的是,这两个人不是中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但他们有惊人的共识,他们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但我有一个困惑,我们拿什么作为核心竞争力,拿什么向世界去叫板,拿什么去拼?是我们的科技吗?GDP吗?我认为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文化。而外国人看中的未来世界,可以起最大作用的是我们祖宗的文化,这也是现代人需要深思的。(新华日报记者葛灵丹 根据朱旭初在江海大讲坛的演讲编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