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来思考这一政策?首先要理解经济减速现象发生的原因。现在的政策导向还是认为这是一个需求原因导致的,国际形势不好,国内的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统计上有严重的问题。服务业为什么在统计上看不发达,因为服务业都在制造业当中,没有分离出来,都被大企业垄断了。一个巨大的企业里面有巨大的服务业,但统计的时候行业仍然是制造业的行业。统计上是严重低估中国的服务业,消费也是严重低估中国的家庭消费。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比较低,即使收入再高,对消费影响很小;中等收入消费倾向比较高,即使基尼系数比较大,对消费应该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统计上现在有非常混乱的这样一种统计。我始终不理解这个现象,假如中国经济的结构因为消费跟投资的失衡,能够维持20年高速经济增长而不出事情吗?不可能的,逻辑上不通的。以至于我现在起了一个名字,不是“中国模式”,是“中国混乱”。没有人说得清楚现在统计跟这个现象是对不起来的。
你要减速的话,首先要想明白这是一个成本现象,是一个总供给减速的现象,是一个劳动生产率的现象,背后是国有跟非国有通道被关闭的现象,受阻的现象。中国完全有很好的增长空间,要纠正减速的话要打破垄断,要撤销管制,撤销对垄断性行业的保护,要加大金融的自由化,让更多的银行改变风险管理模式。现在的银行没有风险,零风险管理,世界上没有过的。因为它没有竞争压力,不需要改变回报与风险之间的风险组合。要把治理的政策架构从总需求的管理调整到供给方面的管理。大家知道美国总统里根在上世纪80年代接管美国政府以后,美国经济通货膨胀严重,经济严肃得很严重,没有用总需求管理的政策,换了一个思路,有人帮他建议用别的政策。这个政策后来被发现创造了美国的经济奇迹,里根的奇迹。总结为工业学派的革命,更多地把政策放在供给。这一政策对我们有启发,鼓励资源流动、资本在行业之间流动,鼓励打破垄断,鼓励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释放出更多空间给那些在工资上涨情况下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那样的企业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具体展开,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目前中国政府需要在防止经济持续减速重要时刻要改换的一种思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我还是非常看好,现在人均资本存量只有美国的1/10,要达到美国一半的人均资本存量,中国高速增长8%十年二十年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把生产率提高,进一步增长的结构性障碍彻底打破,中国经济未来就会进入到继续高速增长的空间。
谢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