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诫:“70后”要经得起考验

专家告诫:“70后”要经得起考验

今年是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眼下,全国各地的换届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在近期,多位“70后”年轻干部走向前台,担任党政部门要职,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记者日前从山东省公选网发布的《山东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看到,山东省9月底公开选拔的15名拟任用副厅级领导干部人选中,有9人是“70后”。

另外,近期被关注的“70后”干部崭露头角的新闻还有很多: 41岁的周红波8月27日就任南宁市代市长。他不仅是广西最年轻地级市市长,也是全国第一位首府 (省会)城市“70后”市长。在南昌市的换届中明确规定: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要有一名35岁左右的干部,即“70后”干部……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批“70后”干部走向政坛前台是历史的必然。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60后”省部级干部、“70后”市厅级干部逐渐成为政坛的正常布局和配置,这是实现党的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需要。

汪玉凯告诉记者,选拔领导干部不能唯年龄论、不应以年龄选人,应促进形成干部的立体化布局,年长与年轻的领导班子搭配合理,可以使知识构成、个性形成互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当然,干部年轻化要有一定的条件、范围,一定的客观环境。”汪玉凯说,过多追求干部的年轻化就会导致群众的不信任,特别是对选拔过程不透明的年轻领导干部会产生质疑。

有分析认为,有意识地提拔培养一些70后干部,已成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举措。立足未来10年和更长时间对领导人才的战略需要,我国需要大胆选拔一批上世纪70年代出生、实践证明优秀、具有发展潜力的厅级后备干部和35岁左右的县(市、区)党政正职,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这些70后干部正当而立之年,他们年轻,有理想、有朝气、有活力,又比较成熟,大多经过10多年的工作历练,多了一份沉着稳重。他们是党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者、实施者,也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他们将成长为更高级别的领导干部,担负更重要的领导职责。

汪玉凯则认为,对“70后”干部要严格要求,他们虽然可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我国一些时期比如文革前的历史经验知之不多,需要增强历史责任感。 “70后”干部毕竟年轻,没有很好地经过严格、艰苦的锻炼,缺乏基层实践特别是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因此,要让他们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上经受锻炼。

“大部分受惩处的官员出问题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不能够正确对待金钱、权力、美色。”汪玉凯担心的是,在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这些“70后”干部能否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经得起考验。

汪玉凯说,“70后”干部有干劲,他们眼界开阔、思想开放,有很多自身优势,但要克服缺乏锻炼、政治素质不过硬等缺点。对这些年轻干部来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要不断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