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有没有生机勃勃的创造力,不仅要看它的GDP,还要看这里有没有汇聚那些富有创造力的活跃的灵魂。
一首歌、一幅画、一部小说、一部电影……都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标志,成为一座城市的“形象名片”。
日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于正着力打造西部文化高地的重庆而言,应该如何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促进这座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还面临着哪些难题、大众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日前,本报记者专程前往北京、上海,对著名文化专家、学者进行专访。专家学者们以自己的真知灼见,深度解析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庆的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张国祚谈重庆文化高地建设
重庆日报:这次中央专门就文化发展问题召开全会,把文化强国提升在战略层面上来思考,有着怎样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张国祚:党的任何一次重要会议召开都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关于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看。
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为什么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重大的突如其来的历史事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科索沃战争、 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等,所有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及结局,毫无例外都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例如,为什么像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会超出所有人预 料,顷刻之间四分五裂解体了呢?不是因为它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不行,而是因为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意识形态防线彻底崩溃,因而失去了民心,失去了 “天下”。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 可能不打自败。
为什么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呢?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由法国人提出的,法国人一直以自己文化为骄傲,然 而,他们的文化产业却一直不断地遭受美国的蚕食,所以法国人把美国称为“文化帝国主义”,提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安全的口号。美国对同属西方阵营国家的 “文化入侵”都毫不手软,何况对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过,所运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思想文化的渗透。 而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组织、经济成分、就业岗位、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从而导致意识形态变得越来越复 杂,一些人理想信念淡薄了,一些人价值观扭曲了,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了,这就使得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下转A7 版)
为什么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目前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相比,还是一 个“短腿”。从文化影响力讲,在各国精英出入集散的国际机场,很难找到中文的报刊图书;在培养世界各国未来各界精英的国外高校图书馆中,除少数著名大学, 绝大多数大学的中文资料都很少。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平均在10%左右,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了25%,在世界文 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达43%左右,其电影票房的收入占世界电影业的收入大约55%;而中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4%,在世界文化产业 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没有强大的文化产业提供载体、平台,我国文化影响力的传播必然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这是全会把文化强国建设提到日程上来的非常 重要的原因。
从国内来看,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们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包含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 实。每个“更加”都离不开文化,特别是“民主、科教、文化、社会”4个“更加”都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文化建设要靠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现 在离2020年只有9年了,再不狠抓文化建设就来不及了,所以说是“关键时期”。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 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关时期。因为我们的经济在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其中包括,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就业压力加大、粗放经营问题、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问题、党内腐败问题、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这些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关节点,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确实到了“攻关时期”。解决得好,可以使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解决不好,势必危及经济 社会的和谐稳定。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智慧、更大的创造性,使我们能够制定出更好的政策、法规,推动我们的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只能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讲清了六中全会的背景,其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只要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既不有违我们的价值观,又能扣动外国人的心弦,同样可以占领国际文化产业市场
重 庆日报: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决定》同时又指出,必须要坚持把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个是商品属性,一个是意识形态属性,一种是经济效益,另一种是社会效益,这两者如何统一?
张国祚:《决定》提 出了到2020年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首先我们对文化强国的定义要有个全面的理解。文化强国绝不仅仅指文化产业强。就文化本意来看,文化产业的意义是,在 创造商品属性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文化产业的产品能为我们的思想文化传播提供载体和平台。我认为,六中全会为建设文化强国所提出的6项战略任务,实际上也是 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第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确实融入了国民教育、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确实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确实体现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