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在当今中国的主流理论话语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热词。人们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往往把它作为一个当然过程或先验前提不加讨论,而较多关注其重要性、方法技巧等问题。但是,理论上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同大众化之间并不直接贯通,作为理论形态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自身虽然有着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和理论张力,但它本身并不直接就是大众化的,不可能直接进入到社会大众当中;另一方面,作为实践主体的社会大众虽然需要实现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化,但是他们既不可能从自身的实践中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可能自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必须“被马克思主义化”。那么,作为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同作为理论受众的社会大众是如何联结起来的,中间经过了哪些中介环节和逻辑过程呢?

一、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大众之间不能直接贯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就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到社会大众当中,用以武装他们的头脑,指导他们的行动,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化。从动态的过程性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地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飞跃: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掌握社会大众,从思想家所创造的理论体系转化为社会大众的集体意志,实现由思想家的个人思想向广大群众的集体思想的飞跃。另一方面,广大群众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转变,并把马克思主义深化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当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动态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两个要素的真正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得以实现的标志。但是,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大众之间并不能直接贯通。

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大众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自身大众化的可能性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大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产生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无产阶级社会大众的实践,它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群众实践在观念上的反映和结晶。在人类历史上, 真正的理论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舍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 [1] 无产阶级社会大众的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来源,同时也是它的根本归宿。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必须要要回到社会大众的实践当中,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实现自己并发展自己。早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初,马克思就指出,他所创立的新哲学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要实现自己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2] 只有真正掌握了无产阶级群众,回到群众的实践当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才能发挥出巨大的物质力量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大众实践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及理论自身的这种强烈的实践性指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才有可能真正展开。

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大众性的生活常识体系和习惯性的话语体系,而是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在内的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的科学体系,从而决不是天然大众化的。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时,反复强调它的理论完整性和逻辑严密性。他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3] 他还说:“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4] 毛泽东也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理论体系性,他说:“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 [5] 作为深邃的真理体系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生活和无产阶级实践的高度理论抽象,具有特定的话语体系、逻辑层次、概念系统和理论架构,其深度意义并不直接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和长期学习才能够把握,社会大众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经过理论阐述、讲解、灌输。正因为如此,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伊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高度重视把自己所创立的新理论传播到工人运动中,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扩大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范围,并逐渐使之成为引领工人阶级实践的指导理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