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联解体是谁之罪?
谁之罪?原因很多,说法云云。拥有1900万党员的苏共和超级大国苏联为何一夜间轰然倒下、土崩瓦解?此间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苏联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此前已经有为期数年的准备过程。倘若非得找出罪人,我想主要有如下三组毁灭者。
1.苏联党政精英无力应对时代挑战,一些人甚至走上了背叛道路。他们中的一些人行事愚蠢、轻率,另一些人则是有意地充当叛徒,心里十分清楚自身所作所为及利害关系。苏共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毫无准备,党和国家领导层未及时更新社会政治体制。这为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的“改革”提供了土壤。而正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1985—1991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苏共乃至国家的毁灭:
(1)取消宪法第6条,剥夺了苏共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如此一来,权力和管理便出现了真空。接下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1990年夏天宣告成立,这又破坏了苏共的统一性。从此,苏共变为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的联合体,而不再是苏联国家凝聚力的核心。
(2)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在经济领域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对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甚至是无法补救的损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企业法》,这引发了企业乱涨价;《合作社法》的出台导致了卢布现金流泛滥成灾,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核算法》的出台导致了各共和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
(3)导致苏联解体的第一步、也是最严重的一步便是俄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俄罗斯主权宣言。宣言明确提出,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联邦的法律要置于苏联法律之上。而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是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权力争斗的直接后果。
(4)当时有些当权派官员直接从事了破坏活动,否则,在计划经济情况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现一下子同时关停所有烟草企业或是洗涤用品生产企业的情况。出现了这种怪事,莫斯科和其他城市的商店中货架空空,而在通往首都的公路上却滞留着数百辆满载肉类、食用油和奶酪的货车。
到了1991年8月,类似的破坏活动已经几乎大功告成:一是削弱苏共,二是搞乱国家管理,三是通过急剧降低物质生活水平挑起民众的普遍不满。这并非是外部势力所为,当然,或许他们施加了压力。这是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三、四年间亲手酿成的,正是上述所作所为导致了最后的灾难。被称为“政变”的“八·一九事件”是最后一个节点,其结果是苏共遭禁、苏联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谈到党政最高领导层的叛变行为,那就应当点到这些人名: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加上签署“别洛韦日协议”的那几位:叶利钦、克拉夫丘克、舒什克维奇以及他们的帮凶:布尔布里斯、盖达尔、沙赫莱、科济列夫。
当然,此处不能不强调戈尔巴乔夫的作用,戈尔巴乔夫是党和国家的掘墓人。他才是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制度的那些行动的倡议者和实施者。正是他在雷克雅未克和马耳他向美国总统承诺,要解散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允许波罗的海三个共和国退出苏联,承诺不干涉摩尔多瓦的内部事务。他本应预先制止“别洛韦日协议”的签署,当时白俄罗斯克格勃组织已经通报给他这次秘密会议,也准备可以随时“将其做掉”。白俄罗斯总理科比奇后来坦承:“当时心存疑惑:这从法律上讲是叛国罪,因为我们违背了宪法”。他接下来讲道:“如果我是戈尔巴乔夫,我就会派一个连的阿尔法特种兵,把我们这些人全都抓到莫斯科监狱里去”。戈尔巴乔夫故意按兵不动,无所作为,放任签署“别洛韦日协议”,为瓦解苏联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