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树军:国外治理滑坡灾害的历史经验(2)

欧树军:国外治理滑坡灾害的历史经验(2)

在生命安全没有纳入治理范畴的时候,在社会生活没有被政府有效干预、深入渗透的地方,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个人都如此弱小不堪,在疯狂肆虐的天灾面前,往往只能死生由命。

短短一天之内,一百三十八人丧命,这场惨剧的结局,很像今天各国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港督麦理浩由政务专员陪同视察现场,听取民政司汇报;港英政府消防处、医疗救援处、民众安全服务处、警察、驻港英军迅速搜救生还者,几千名灾民寄居在临时安置区,社会各界踊跃捐资赈灾,政府还成立了六一八山泥倾泻事件三人调查委员会(杨铁梁法官任主席,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SeanMachay和建筑师甘铭协助),事后调查整个惨剧的前因后果。这次山泥倾斜灾难,成为香港人的集体记忆,1976的香港电影《泥孩子》即以此为素材。1

考虑到香港70%的土地为山地,房屋多数建于20-50度的自然山坡,风雨灾害多发而且破坏力极强,上述临时应急处置绝非长治久安之计,生命安全究竟只是任其自生自灭的社会问题,还是需要常规化、制度化的政府干预,这个问题却并未在香港社会达成共识,调查结论也只是就事论事,只谈技术标准、自然因果,不谈制度变革与政府职责。

结果,死生由命、孤立无援状态的最大受害者仍然是贫苦大众,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寮屋贫民,他们与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居无定所的渔民一样,饱受风雨肆虐,与富人相比,他们的生命安全更得不到保障。从1925至1972年6月18日,近五十年间山泥倾泻造成约500人死亡,95%以上是住在贫民窟的穷人,他们可能更关心谁才能为之驯服那无端多人性命的自然,个人、社会还是政府?

谁来驯服自然

这个问题在另一次惨剧之后才有了答案。1976年8月25日上午9时,秀茂坪再次发生斜坡事故,距离上次山泥倾泻仅200米的一处填土坡突然倒掉,山下民居和商铺(一间冰室、一间杂货店、一间铁器公司)遭泥沙冲刷,18人烟消云散,24人受伤,3121人成为灾民。四年间一百五十六人丢了性命,而且悲剧两次降临在同一个地方,终于迫使港英统治者开始思考是否需要由政府来驯服自然,是否需要启动斜坡巩固的社会工程。

专业人士与政府官员一道成为自然的驯服者,并最终催生了专门政府机构的设立。六位岩土专家受命协助工务局顾问Binnie组成委员会,调查秀茂坪惨剧。2经过现场考察,委员会建议香港政府设立山边发展和管制斜坡设计的专门规管机构,确保所有新建斜坡符合最高安全标准,统一规管、领导、指引和预防全港的山泥倾斜工作,从全局和整体上解决山泥倾泻问题。建议获得采纳,专责斜坡监管的土力工程处于1977年2月宣告成立,工务局首席政府工程师柯乐勤(BryanO'Rorke)临危受命。防止山泥倾泻事故、照看个体生命安全,正式成为香港政府的一项职责。

安全是土力工程处的首要议题,也使之成为规模宏大的政府机构,下设4个科:防止山泥倾泻科、港岛科、九龙及新界科、规划及标准科四个科,11个部:三个防止山泥倾泻部、三个地区部(港岛部、九龙及新界西部、九龙及新界东部)、斜坡安全部、土力工程项目部、矿务部、规划部、标准及测试部,聘请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担任政府长短期顾问,全面负责地质调查和山体安全状况评估,编制斜坡记录手册、斜坡信息系统和承造商名录,制定岩土安全标准,筛选防止山泥倾斜工程计划,组建斜坡安全技术审核委员会,监理工程施工,提供社区、媒体与公众咨询与教育服务、

一旦个人的生命安全正式纳入政府治理的当然范畴,看似机械的斜坡安全公共工程也就成为拯救生命的必要行动。三十多年来,土力工程处建立了一套全面统一的斜坡安全系统,从基本制度建设角度防范斜坡事故的发生,大致反映了政府如何驯服自然,照看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