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和蒋介石其人

核心提示:要发展两岸和平关系,就必须对蒋介石、对国民党有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否则两岸关系的建立会受到影响,两党之间、两岸人民之间政治上的互信也会受到影响。对历史学家来说,最困难的是不知道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日记给我们提供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参考资料。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无疑有其重要地位,他是“千古一人”还是“元凶首恶”?我们通过研究蒋介石的日记,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石。今天主要讲四部分:一是蒋介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研究蒋介石的重要性。二是蒋介石日记的现状;三是作者对蒋介石的几点基本看法。四是蒋介石失败原因。

蒋介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研究蒋介石的重要性

蒋介石当年有四个头衔,一是蒋总裁,他是中国国民党的总裁、最高领袖。二是蒋委员长,他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当时中国军事上的最高统帅。三是国民政府主席。四是中华民国的总统。总裁、委员长、主席、总统这四个头衔加起来,就是说蒋介石曾经是中国政治上的最高领袖,是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的人物。蒋介石又是一个长寿老人,活了88岁,一生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到退守台湾的许多重大事件,是近代中国许多重大事件的参加者、领导者或者决策人。

在近代中国,他的历史地位极其重要,但是对他的评价也是天差地别,悬殊很大。国民党方面曾经把他吹捧为“千古一人”,说蒋介石是千古以来的一个完人,还把他吹捧为中国民族的救星、世界的救星。在1946年至1949年三年内战时,蒋介石被中国共产党批判为人民公敌。陈伯达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人民公敌蒋介石》。

台湾方面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蒋介石评价很高。蒋介石去世后,在台北修建了“中正纪念堂”专门纪念蒋介石。但是在民进党执政时期,蒋介石的地位被贬得很低。民进党上台以后,把蒋介石批判为“元凶首恶”,曾经一度在台湾推行“去蒋化”,把台湾各地蒋介石的铜像都收集销毁甚至肢解,中正纪念堂也一度被改为民主纪念堂。

直到目前为止,大陆方面对蒋介石的评价较过去有些变化,但仍然分歧较大。这就牵扯到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蒋介石,研究蒋介石有什么重要性?我想我们今天研究蒋介石至少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研究蒋介石是提高历史科学水平,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科学水平的需要。大家可能看过各种各样的中国近代史,坦率地说,我们以前的近代史在若干问题上的表述不够严谨,科学水平不够。例如,一讲到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抗战,我们以前通常都是八个字叫“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又譬如,我们在抗战中对欧亚关系从来都有两种争论:一种是丘吉尔、斯大林提倡的“先欧后亚”论,就是要先解决欧洲的德国法西斯,然后再解决亚洲的日本法西斯。一种是蒋介石主张的“先亚后欧”论,就是要先解决东方的日本法西斯,然后再去解决欧洲的德国法西斯。今天来看很简单,无非是解决法西斯的先后次序问题,两者可能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却没有本质差异。但是由于蒋介石主张“先亚后欧”,在很长时期里蒋介石被批判为想保护德国法西斯、想保护一切法西斯,也包括保护国民党法西斯。这个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研究蒋介石首先是科学和研究的需要,是要写一部准确的、科学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中国近代史的需要。

第二,研究蒋介石是发展两岸和平关系的需要。当年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敌我关系,共产党称国民党蒋介石是蒋匪,国民党蒋介石反过来叫共产党是共匪、毛匪。那是敌我斗争的时代,现在是两岸发展和平关系、促进中华民族和谐的时代。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来讲,就是要捐弃前嫌,以前的恩恩怨怨要丢掉。温总理曾在全国人大会上讲到要建立两岸和平关系的政治基础。我认为,要发展两岸和平关系,就必须对蒋介石、对国民党有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否则两岸和平关系的建立会受到影响,两党之间、两岸人民之间政治上的互信也会受到影响。

举个例子,2005年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邀请台湾及海外的当年的抗日军队、抗日有功的知名人士或者他们的家属到大陆来参加抗战胜利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向时任台湾“国防部长”的郝柏村将军发了一个邀请信,郝柏村当年是抗战的将领,可是郝柏村回了封信表示他不来大陆参加这个活动。我们的宣传机构就发了条消息说,郝柏村将军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来大陆参加纪念活动。结果郝柏村就在台湾发了一个声明说“我不去大陆参加抗战胜利的纪念,是因为大陆方面对于抗战的宣传是片面的”。这个事情就说明,如果我们的宣传不科学、不全面,就会影响两党和两岸人民的互信。

过了一段时间,胡锦涛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的报告,报告里有这么一段话,“在抗战八年里面,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分别承担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构成了对敌斗争的态势。”锦涛同志这段话跟以前历任的党的领导人对于抗战的评价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一个是锦涛同志承认抗日战争是两个党共同领导的。国民党领导的是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是敌后战场,共同构成了对敌斗争的态势。更大的不同就是语序的不同,锦涛同志讲的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把国民党放在前面来讲。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认为这体现了锦涛同志对于历史的尊重,这是科学、准确的。锦涛同志这个讲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至少从大陆方面来说是前无古人的评价,很快就在海外特别是在台湾引起了强烈反应。10月份台湾方面召开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学术讨论会,我作为大陆学者去参加了,有一天中午会议休息,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来到会场发表了20分左右的即兴演讲。他开头就说“我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连北京的胡锦涛总书记也肯定我们国民党在抗战里的功绩了,台湾地位不是‘未定论’而是已定,从开罗会议以后,台湾就明确地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

    一正一反两个例子,由于我们抗战方面的宣传有某些片面性,所以郝柏村不来,但是由于锦涛同志作了比较全面的科学讲话,马英九很重视,就作为一个好消息告诉台湾学者和老百姓。可见我们如何评价蒋介石、如何评价国民党,对于建立和发展两岸的和平关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蒋介石日记的现状

蒋介石崇拜曾国藩,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意识地学习和模仿曾国藩,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蒋介石也记日记。根据现有的资料,蒋介石从1915年到1972年记了57年的日记,他是1975年去世的,最后三年没有记是因为他在阳明山出了一次车祸,导致右手肌肉萎缩不能动了。蒋介石57年的日记只丢了4年的,分别是1915、1916、1917、1924年的。1924年的日记丢了很可惜,因为这一年是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国共合作的一年。到去年为止,蒋介石53年的日记已经全部开放,供全世界的学者、读者阅览研究。蒋介石的日记开放有较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蒋介石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内心秘密。我们都知道,研究历史主要要研究历史人物的行为、言论,研究他在政治舞台上是怎么表演的。但对历史学家来说,最困难的是不知道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在作决策的时候、在采取某一重大行动的时候,内心怎么想的?我们无从知道。但是日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参考材料。

第二个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政坛内幕。政治活动有许多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也有许多是幕后活动,这些在蒋介石的日记里是有反应的。比如说蒋介石在1942年的日记里面写了一句话,“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桂永清是国民党的海军司令,曾经当过中国驻德国的武官。这句话就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机密,1942年希特勒的一个重要助手戈林曾经派一个德国人洋克跟桂永清谈判,要求蒋介石派军队进攻印度,帮助德国人和日本人在印度洋会师。也就是说,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方的德国法西斯和东方的日本法西斯曾经有一个想在印度洋会师的计划,德国人从西边往东打,日本人从东往西打。如果这个计划达成就很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蒋介石命令桂永清要拒绝德国的要求,这件事情就是蒋介石的日记提供了线索。

又比如,蒋介石1942年的日记有这样一句话“运动德国军队倒戈计划一事应报告罗斯福总统”。我根据蒋介石日记提供的这两句话,通过查宋子文和蒋介石的档案,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当时希特勒的部下里有一部分是反希特勒、反法西斯、反纳粹的,他们要推翻希特勒成立一个没有纳粹的新德国。这一部分人想通过蒋介石跟罗斯福、丘吉尔打招呼,如果他们推翻希特勒以后,希望西方世界能够和德国平等相处,不要把德国看成殖民地。然后蒋介石就派了军事委员会秘书齐焌到德国联系这批德国的反纳粹力量。所以,公布蒋介石的日记对于我们研究蒋介石的内心世界,对于研究近代中国,包括世界上的一些重大的政治内幕都有帮助。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