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忆乔木同志谈延安整风(9)

石仲泉:忆乔木同志谈延安整风(9)

 

三是提出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将经验升华为理论,成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既不了解中国革命实际,也轻视中国革命经验。整风运动开展后,毛泽东在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原则时,实际上认为这个结合是双向的:一方面理论要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际问题,这是理论向实际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要对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将其上升为理论,成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实际向理论的结合。教条主义者不懂得这个双向的结合。毛泽东在1941年“九月会议”讲话中强调:“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大力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水平,“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374页】在此期间,他很感叹“中国的斗争如此伟大丰富,却不出理论家!”【《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445页】随后,他还强调了上述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31—332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坚持要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反对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四,它促进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指导思想  

毛泽东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成为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核心后,在全党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抗日战争开始后,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不但在党内巩固起来,而且得到共产国际承认。1937年12月,王明离开莫斯科回国时,季米特洛夫对他说:你回中国去,要与中国同志关系弄好,你与国内同志不熟悉,就是他们要推你当总书记时,你也不要担任。【参见《任弼时传》(修订本),第580页】1938年9月,在相继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上,从莫斯科回国的王稼祥,又传达了共产国际和季米特洛夫肯定中共路线正确和毛泽东领袖地位的意见。这对全党在毛泽东领导下进一步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必然推进全党对毛泽东理论贡献的关注和研究。整风运动开展后,延安等地报刊相继发表文章,赞颂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并且开始定义其称谓了。先是刘少奇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的概念【刘少奇:《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解放日报》1943年7月6日】,接着王稼祥不仅第一次使用了后来一直沿用的“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而且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成长、发展与成熟起来”的历程,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塞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它是创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解放日报》1943年7月6日】。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