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辉:农二代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3)

朱振辉:农二代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3)

职校最大的作用成了收留农村人的下一代,让我们不至于过早进入社会而沉沦的“收留所”而已。可怜的是,人数庞大的农村家长们(大部分家长都是农民工)用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的血汗钱供孩子,还希冀于通过“高等教育”让孩子改变命运。

但我们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

说爱情。我们的爱情经不住金钱的诱惑,现实告诉你:你必须成功,因为爱情也是需要成本的。车子买不起,房子对于我们来说那简直是一个梦!

好吧,爱情太奢侈了,我们谈谈工作。首先说创业。生活在这个时代,你会发现很多能赚钱的行业不是被垄断就是被一些有钱人捷足先登了。即使你有项目,有方向,可是你会发现,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没有人脉资源简直寸步难行,潜规则在哪行哪业都有,而资金对于一个职业教育出身的农村人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然后再说打工。现在的大学生或者大中专80%的毕业生都是靠中小企业吸纳。可是你看看现在的这些小企业,不是融资困难,就是一些极其低端的小型加工厂,当那些企业主自顾尚且不暇的时候,他们还哪里会有任何精力来改善工人的生存环境?他们中间,有多少是真正能学到点东西?有多少是能双休,能让你住得起码觉得像个宿舍,每个法定节假日公司能让你踏踏实实享受到起码的休息时间,能保证每天的工作只有8小时?这样的企业太少了。

所以,很多时候,没有人再谈什么改变命运,追求的仅仅是生存下去罢了,但对于我们这个群体而言,这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医疗,我们家就是因病返贫的,医生居然用糖尿病人的血给我爸输血。出院的时候,收费单上突然出现个什么伙食费,天呐,我们农村人都是自己带餐具自己送饭的。

养老,大学期间读过一本书—《中国农民调查》,这本书让我深刻了解了什么是中国农村。现在想想我的父母亲把我拉扯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爸爸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治病还有供我上学,可是我上完学才知道,我连自己的生活能不能过得好都不知道,更何况他们的养老?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相信: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教育都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今天,像我这样的一个主流教育体制下的畸形儿,被社会、学者、企业、老师、家长所鄙视的职教生,还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和你们一起喝咖啡?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爸爸,思考着这些问题,唯有一声叹息。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