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柏仁:千言万语话“三农”(2)

尚柏仁:千言万语话“三农”(2)

农民最善良,最有同情心,最有忍耐力。二元制度让他们在农村数十年,老老实实地为国家种地、为城里人供粮,却不让他们在城乡间流动,更不让他们进城。面对限制,他们没有丝毫怨言,仍默默地为国家和城市尽力。

农民们最爱国。党和国家号召什么,他们就响应什么,参军入伍、流血牺牲、保卫国家,历史上没有一个卖国者是农民。

农民最有创造性。毛泽东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 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是共产党的衣食父母”。他老人家一生倡导“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由衷地发出“人民万岁”、“为人 民的利益而不惜一切”的千古绝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发明、一大创造,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上世纪八 十年代之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又把它称之为“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民最容易被伤害。从历史上看,几乎每一场大的变革都与农民有关。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政权变更……农民们在身陷绝境、走投无路时,为自己的生存出路才揭竿而起。

农村、农业、农民无不是历朝历代改革的试验场。长期看不起农民,误解农民,而各行各业都要从农村、农业和农民身上占点便宜。

农民最容易受伤害。对农民的伤害来自方方面面:政府政策方面的二元经济;宣传方面的歧视:小农 意识、农村人、乡下人、乡巴佬、农民工、暴民、刁民、乱民、流民、盲流、素质低下等,尤其在近年来,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毒香蕉、膨大剂西瓜、瘦肉 精、毒奶粉......农民往往是“躺着就中枪”。

农民的诉求最低。只希望在政治、社会和个人权利方面成为“普通的公民”,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只希望党和国家在出台政策时能够“城乡统筹”、“同工同酬”。“有吃有喝,没病没灾,不受欺负”就是农民心目中追求的幸福。

(三)

在当今时代,农民兄弟们除了处于劣势地位外,在他们身上仍有一些积习存在,他们长期处于一盘散 沙状态。农民组织纪律性差,这与他们的劳动性质、劳动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有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和家庭小规模生产,他们很难与大市场融合的方式,决定着 他们自由松散的作息方式。1980年代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包土地的同时也把农民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团结的心分散了,其合作精神一度下降。

与整个中国社会相比,留在农村的农民们整体受教育程度低。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教育政策不重视 乡村教育以及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不均衡的原因。农村中考上大学的孩子,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纷纷进城寻求致富出路,造成农村人才缺乏。留在乡村的人各有各 的难处,生活的无奈,只能让他们感到“衣食无忧”、“无危机感”。久而久之,留在乡村的农民兄弟们就失去了创业和创造精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于现 状,按步就班。

“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种田爷爷奶奶化”,是目前农村的真实情况。现在农民收入低,农产品价格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分散,农业风险大,农村管理落后,导致农民伯伯不愿种田。长期下去“粮荒势必会酿成粮慌”。

文化和教育决定着农民们的思想。农村的落后致使农民见识有限,对是非判断困难,辨别力、识别能 力差。他们不但容易上当受骗,尤其在贫困状态下,遇事感到不公正、不平等、受歧视的压力,会产生心理崩溃以及不理性的抗争,常常出现一些过激行为。他们不 太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农民情绪排泄的窗口有限,反映的问题一旦碰到贪庸的干部,或无人去过问,或上访受到限压,或正当渠道受阻,或引导、疏导不力,处理不当,也常常使一些小事情酿成大问题。

农村人的思想,尤其是负面方面的东西,受城市人影响较大。农村的很多骗人方法是从城市学来的。 农民太穷了,用钱的地方太多,急着想富,求富心切,往往经不住诱惑,容易上城里人的当,受城里人的骗。不少人自己吃亏后又变着法儿去骗自己的同乡。一时骗 局得乘、有利可图,诈骗、欺骗就成了一些人心中“致富”的职业。

一位老人说:“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远不如城市。而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孩子结婚到城里买房、人死了要火葬,斗地主、挑红四、打麻将、赌博等坏习气而农村却与城市接了轨”。

电视的普及、互联网进入农村、手机的灵活使用、农民的自由流动、农民工走向全国各地,使农村过 去的封闭状态已被打破。城市人知道的东西,大城市里流传的东西,尤其是不健康的黄、晕段子,几天后在农村就传开了。因此,农民的思想受外界影响很大,城市 社会中的牢骚和怨气也时常在农村蔓延。

很多农民身上的惰性依然存在,甚至比大集体时还要严重。一些人宁肯不吃菜,不用油,也不愿出去 挣点钱。一些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宁肯让庄稼荒着、土地搁着也不愿到田地里出把力,整天围着村里的小卖铺打牌、聊天。“在农村凡是身体强壮,而日子 过不去的多是懒惰的原因”。还有一些人,不愿出力,常年等救济,让上级来扶贫,梦想着天上掉馅饼,或者去做一些投机的营生。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