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克什米尔之争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起源:英殖民者临走玩了手“分而治之”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争端:三次战争印巴分控克什米尔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8年9月,印度总理辛格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在纽约举行会晤后宣布,两国将从10月21日起在双方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重开边境贸易。10月21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开启克什米尔地区的贸易通道。这是自1947年巴印分治以来两国首次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开启贸易通道。
日俄北方四岛之争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7月3日登上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视察,这是梅德韦杰夫2010年11月之后再次登上俄日之间存在争议的岛屿。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群岛南部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被日本称为北方四岛。这些岛屿原是日本领土,二战结束后,这些岛屿先在苏联、后在俄罗斯联邦的管辖之下。长期以来,俄日在四岛归属问题上互不让步。日本将解决日俄领土争端与两国签署和平条约挂钩。由于领土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两国至今没有签署和平条约。
2001年,俄总统普京与时任日本首相森喜朗举行会晤后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两国将在1956年签署的《苏日联合宣言》等文件基础上,继续就领土问题和签署和平条约进行谈判。根据该宣言,俄罗斯表示在缔结和平条约后准备将齿舞和色丹两岛归还日本。但森喜朗于当年4月下台后,日本政府转变立场,要求俄方归还全部四岛后双方再签署和平条约,而俄方态度也日益强硬。
日俄争议岛屿
最近几年,俄罗斯通过制订促进南千岛群岛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领导人频频视察当地等手段强化对南千岛群岛的有效控制。除梅德韦杰夫外,俄其他官员也曾到当地视察,这引发了日方的强烈抗议和不满。此外,俄方还向日方提出在保留俄主权基础上两国联合开发四岛的建议,遭到日方断然拒绝。俄罗斯种种强化实际控制权的做法引起日本严重担忧,它担心彻底失去这些岛屿。
在此背景下,日本急于打破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僵局。今年6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和俄总统普京就重启领土谈判达成共识。玄叶光一郎本次访俄就是为解决两国领土争端探路,同时为两国领导人在9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谈论领土问题做准备。
为打破僵局,日本政府立场最近开始软化。玄叶光一郎日前表示,日俄可以在不违背日本立场的情况下共同开发北方四岛,日方正在制定相关方案。有媒体今年曾援引日本政府人士的话报道说,日本正在研究依据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解决日俄领土纠纷的可能性。分析人士认为,不管是真是假,这至少可视为日本向俄方释放的试探气球,说明日本态度确实出现松动。
但有舆论认为,随着美国重返亚太,南千岛群岛对俄军事重要性日益凸显。加上当地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以及俄近年来不断强化对这些岛屿的实际控制,即便日本只要求归还齿舞和色丹两岛,俄方也未必答应。俄罗斯一位高官曾对媒体表示,无论谁任俄总统都不会去解决日俄领土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历史机遇已经失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