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中国的政治理论家并没有这么教条。儒学家蒋庆认为,民主的合法性——在西方根植于人民主权论——应该受到来自天和地的合法性的平衡。他认为,在现代背景下,这种政治理想应该通过三院制国会来实现,其中权威在庶民院、通儒院和国体院之间分配,三者代表了三种形式的合法性。4类似的,复旦大学教授白彤东和香港大学教授陈祖为提倡把民主政治和贤能政治因素结合起来的混合政治体制模式,其中,贤士院的政治领袖通过考试以及在政府基层工作的政绩选拔产生(我也赞成混合体制,由贤能之人组成的议院被称为贤士院)。这些模式可能有点乌托邦色彩,但他们提供了新的——这或许存在争议——更好的标准来评估中国以及其他地方的政治进步。不是以中国是否变得更为民主来判断政治进步,新标准提供了判断政治进步(或退步)的更为全面的方式。关键是中国政治制度是否变得更为尚贤。这里或许有令人乐观的理由。
3. 贤能政治与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明确拒绝儒家倡导的贤能政治。这也许可以理解,因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鼓动革命,增强军事力量以便终结外国列强的压迫和欺凌。但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相对安全和强大的中国,这意味这中国可以较少地担心政治共同体的生存问题。因此,任务的重心转移到由德才兼备的政治领袖进行善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选拔和晋升机制因此变得更为尚贤。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流大学里的优秀学生往往不会寻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情况不同了。高校校园成为招募工作的主阵地。12010年,在清华这样的精英学校,全部本科生中的28%,大四毕业生中的43%,以及硕士毕业生中的近55%是共产党员。2(我在清华教书近8年,我最优秀的学生几乎全部是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同时还瞄准了城市地区“新兴社会阶层”中的年轻专业人员,包括商人、私企经理、律师和会计。
干部晋升体制的尚贤色彩更为明显。在最近与几位中外学者的对话中,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先生讲述了一些有趣又很说明问题的细节。李部长提到,对于不同政府层别,会使用不同标准判断其能力和品德。在基层,与人民的紧密关系尤其重要(换句话说,或许民主在基层更为重要)。在更高层,更多地强调理性,因为领导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决策时涉及治理的更广泛的内容,但例如关心群众、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很重要。干部还应以身作则树立廉洁的榜样。为了说明政府高层干部选拔的严格(尚贤)性,李部长介绍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的选拔过程。首先是包括退休干部在内的提名过程。获得较多提名的候选人将进入下一个环节。接下来是考试,试题包括如何当好秘书长。十几个人参加考试,之后有5位入选下一轮。为确保过程公平,考试答卷要被张贴到走廊供所有人判断。之后是口试,考官专家组由部长、副部长和大学教授担任。为确保透明和公开,为秘书长工作的一般干部可以旁听,他们可以监督整个过程。之后,人事部门将组成一个检查组,考察各位候选人的政绩和品德,品德的表现更为重要。这一轮中选出两位进入下一阶段。最终的当选者将由一个由12位部长组成的委员会投票产生,至少需要获得8票。如果首次投票没有人获得8票,部长们将做进一步讨论,直到三分之二的评委就当选者达成一致。
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如此严格的选拔过程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成功当选者更令人敬佩)。人才选拔过程的这种透明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如果人民不清楚选拔过程,他们就会怀疑这种选拔主要是由于忠诚、关系或腐败。透露一些具体选拔机制,就会消除上述疑虑。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对影响中央委员会成员或者政治局成员选拔的标准的更多信息就非常有用,不过,李源朝部长向我们介绍组织部的选拔过程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选拔过程将更趋于透明,这是一个好现象。
4. 改进贤能政治
中国共产党“实际存在”的尚贤好处很明显。干部要经过极其严格的人才选拔过程,只有那些过去政绩优异的人才可能上升到政府的最高层。培训过程包括对品德的培养,如在贫困乡村地区工作一定时间,培养诸如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等品德。此外,这种尚贤的选拔过程只有在一党制国家里才有用。在多党制国家中,因为政府主要官员可能由于不同政党的领导而发生更迭,因此不能确保政府基层官员因为政绩突出而得到提拔,政党也就没有强烈动机去培训干部,让他们在政府高层工作时更富有经验,。因此,即使是像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的有才能的领导人,一旦上任可能也会犯很多“初学者的错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为迎接在政府最高层工作而应有的适当的历练。1中国领导人由于经验和历练的关系,不太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最高层由委员会(政治局9名常委)集体决策也排除了因无知无畏而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如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的受教育妇女的生育得到照顾的政策,其理论基础是多数科学家反对的优生学)。
中国领导人上任后,他们可以做出关系到所有利害关系人利益的决定,包括子孙后代和居住在国外的人。在多党制民主国家,领导人通常通过竞争性选举获任,与前面情况相反,领导人需要考虑下届选举,他们很可能出于短期政治考虑做出决策,增加连任机会。像后代子孙这样的非选民利益如果与现任选民利益冲突,很有可能不会被认真对待。
此外,在西方式民主中,真正的掌权者是在选举中由人民选出的人,这个事实往往意味着“官僚”不重要;因此,相对平庸者会进入官僚体制。这一缺陷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尤为明显。从最近我与一位年轻的罗德奖学金(也许是美国教育体制中最有声望的奖学金,目的是选拔未来领导)获得者的谈话中可以略见一二。她对国际事务感兴趣,我建议她或许可以进入美国国务院,但是她回答说,有人警告她,美国国务院中多是平庸之辈,真正有才能的人很难在那样的体制中脱颖而出。相反,中国政治体制并没有明确地区分“官僚”和“掌权者”,因此有志向的能人并不会怯于加入这个政治体制的基层,因为他们有希望向高层晋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