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谣言发动网络战:安全还是自由?

印度对谣言发动网络战:安全还是自由?

过去一个多月里,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发生当地波多部落居民与穆斯林移民之间的冲突,至今造成至少77人死亡,几百人受伤。更不幸地是,阿萨姆邦发生种族冲突后,引发了全国范围的骚乱和恐慌。来自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网站和手机短信的谣言盛传:穆斯林准备对东北部人就阿萨姆邦种族冲突进行报复袭击。由此导致恐慌蔓延,从班加罗尔、金奈、到孟买,成千上万来自东北部地区的印度人乘坐火车逃离所在地返回家乡。

目前,印度政府已采取禁止短信群发、关闭传谣网站等紧急措施,恐慌局面逐步得到控制。但这场风波中,社交网络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印度斯坦时报》感叹:“过去几天来,由于种族仇恨言论通过电子技术的散播,印度多元化的根基正遭到动摇!”

被伪造的“受害者惨状”

尽管印度12亿人口中,只有1亿人经常上网,但印度也是全球社交媒体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该国目前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人数超过了6000万。据美国一家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今年6月,印度网民上网时25.2%的时间在使用社交网站。

此次谣言引发印度东北部人逃离返乡事件中,社交媒体网站和手机短信的作用不可估量。脸谱、推特,视频网站Youtube和搜索引擎谷歌、以及相关网站和链接上出现大量图片和文字信息,煽动民族仇恨情绪。

一些社交网站流传的所谓“受害者的惨状”的照片,其后被证实是缅甸的僧侣游行发生暴动被镇压的画面,一些人将这些图片重新包装然后上传,造成好像是刚刚在印度发生惨剧的假象,以挑动人们的愤怒情绪。

另一方面,在这起事件中,群发手机短信发挥着巨大的散播影响,这些群发短信的内容大致是——穆斯林群体已经锁定东北部群体,并会对所在城市的东北部人进行攻击以报复近期在阿萨姆邦的暴乱冲突,要求东北部人离开,最后期限是8月20日穆斯林开斋节当天,这些短信被不断转发,在民众中形成巨大恐慌。

在孟买,一位要求匿名的来自东北部那加兰邦的21岁的学生告诉本报记者:“我对不断收到这种传播谣言的短信十分反感。除了短信,我在5天内,已被威胁过两次。”

遏止传谣每天限发短信

面对网络谣言在现实世界造成的巨大恐慌,印度政府采取措施,一方面辟谣、安抚东北部民众,另一方面对散播谣言的相关个人和团体进行调查。

在印度南部城市哥印拜陀市,一家布匹店的工人因为通过群发短信散布煽动性文字被逮捕。专门负责网络及电话犯罪方面的警察部门说,嫌疑人表示不清楚短信的源头,收到短信后就转发给100多人。

为此,印度内政部17日宣布,即日起15天内印度全国范围内禁止群发短信和发送彩信。目前,需要群发短信的印度公司需要登记。

同时,印度政府还要求相关机构检查所有社交媒体平台,寻找煽动性和攻击性的内容。由于上传篡改过的具有煽动性的图片和视频,印度政府自上周开始,强制屏蔽了254个网站和网页,其中涉及到脸谱、推特、Youtube和谷歌等互联网企业。

印度政府称,谷歌和脸谱在接到通知后关闭相关账户,但推特公司并不配合,拒不关闭散步谣言的用户账户。因而,印度打算寻求美国的帮助以追踪那些主服务器设在美国的煽动性网页。

对此,印度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部长派洛特表示,脸谱、推特等都是分享和交流的良好平台,但这样的平台不能被滥用,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确保其不被利用的权利,印度政府希望这些企业能够对社会稳定负责。

印度高级外交官K·C·辛格说,这是该国有史以来第一起通过社交媒体网站大规模传播谣言导致的恐慌。他表示,社交媒体网站已经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近两年阿拉伯世界发生的巨变某种程度上就是由社交网站诱发。辛格表示,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传递消息或散播谣言等不实信息的越来越强有力的工具,政府安全部门应该加重关注。

印度在追查谣言来源的时候,还称部分煽动性谣言来自于巴基斯坦,甚至出现指责巴基斯坦发动网络战的言论。印度外交部、内政部、通信与信息技术部以及相关的技术委员会20日召开部长级联合会议,搜集整理相关证据,准备在9月7日印巴外长会谈时正式提交给巴方。对此巴方公开回应说,印方的指责毫无道理和根据。

在安全与自由之间走钢丝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网络战中,印度政府管控互联网的做法也面临挑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21日发表讲话,要求印度遵守对自由、基本人权和法制的承诺,此举给新德里带来外部压力。她强调:“我们一贯都站在支持网络自由的角度。当印度政府开始调查这些事件并维持安全秩序,我们也一如既往地敦促印度政府继续遵守其承诺。”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展开的一项在线民意调查显示,对于谣言和威胁导致民众大批逃离,57%的网友认为,不应把主要责任都归咎到社交媒体身上,只有37%的人认为社交媒体应该负主要责任。

本报记者从一些新德里的印度同行口中获悉,不少印度人很反感政府对社交网络的封锁,认为妨碍了信息自由。不过对于大多数在印度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东北部人来说,他们是希望删除和控制社交网站散布煽动性消息。

“突然间,有人惊呼,安全考虑和信息自由权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印度互联网业内人士、专栏作家苏比默·巴塔查尔吉撰文称:“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如果不去对网上信息进行甄别,任何人都能发布任何信息,包括那些可能触发国家危机的谣言。”

巴塔查尔吉还介绍说,规范印度互联网上行为的主要依据是2000年制定的“信息技术法”,其在2008年被重新修订时,加入了如何监控和拦截网上信息的规定,也确定了社交媒体这种网上媒介的角色。此后又陆续颁布了专门针对社交媒体的规范。因此他支持政府的做法,确保一个自由,但有规则可依的互联网。

专家建言:网络辟谣,一刀切可不行

在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互联网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苏尼·亚伯拉罕看来,印度政府为平息网络谣言出台一系列举措本身是“正当且合理的”,但之所以遭来各种争议是由于具体执行过程还值得推敲,“政府做得对,不过细节需要完善”。

例如,互联网企业和社交媒体之所以回应如此缓慢,是因为政府在一开始发布的行政命令覆盖范围太广,要求所有网络媒介清除“所有具有煽动性、宣扬仇恨和暴力的信息。”但问题在于,甄别这类信息的工作,全都落在那些网站身上,它们要依据自身的流程来对海量信息进行甄别,这就花去了大量时间。因此不少印度媒体称,在这场信息战中,印度政府反应拙劣,手段生硬,显得十分被动。

亚伯拉罕建议,政府的反应要更加迅速,当谣言最开始在网上传播时,政府就应及时发布辟谣信息,但实际上直到8月15日民众开始逃离班加罗尔时,政府才开始这样做。政府本应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的平台来反制谣言。

还有电信行业人士认为,政府的对策显得笨拙而缺乏考量,原本可以用更巧妙的手段来处理。例如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限制短信数量,可以主要针对发生问题的地区设限。

互联网和社会研究中心对印度政府屏蔽的约300个网页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不少并非造谣的网站,如一些主流媒体知名记者的微博,还有谷歌新闻关于阿萨姆邦冲突的新闻汇总、新闻报道页面等。

该中心研究人员认为,印度政府似乎并没有事先制定一个追踪网络非法信息的预案。因此当谣言大规模传播后,接到要屏蔽谣言网站的指示后,相关部门基层官员所做的很可能只是打开谷歌,输入关于此次谣言的关键词,将排在最前的搜索结果列入屏蔽名单,导致的后果就是,无论好坏,网上热点都被一锅端。这起码表明,政府在追踪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时,本身的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