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班子实践科学发展观剖析材料(2)

校领导班子实践科学发展观剖析材料(2)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围绕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研究的各项工作,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党的十七大闭幕后,我们围绕科学发展观展开深入学习讨论,并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专业、学科、科研、队伍建设、服务基础教育、制度与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与措施,谋划好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科学发展观在我校已深入人心,为学校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此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学校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推进学校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在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我们从教育思想、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还不够深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形势和未来走向的把握还不深刻和全面,对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问题还没有吃透,导致一些工作的开展还主要基于经验和感性认识,在确立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统领性工作方面,思路还不够清晰。

有些工作虽出台了相关改革举措,但涉及权利调整和划分时会遇到阻力,导致进展缓慢。还有的工作总体谋划不够,往往是某项单项工作的改革措施出台了,但一些具有关联关系的相关工作却没有及时处理好。

2.学校发展目标与定位需进一步明确,办学优势与特色需进一步凝炼

根据《**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我校已明确学校的办学特色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将**师范大学办成以教育学科和全方位服务、引领基础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文、理、经、管、法协调发展,部分专业和学科建设水平在省属师范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知名省属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

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学校发展建设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建设各方面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现有办学资源为基础,切实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突出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学校在同类别、同层次院校中走在全国前列,仍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3.办学质量与办学层次需进一步提升

经过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相对稳定规模,努力促进公平,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提高质量。当前,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看,提高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与规模的发展相比,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对于进入师大行列较晚的**师范大学而言,质量、内涵的提升更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使我校在全国32所省属师范大学中,校园环境、基础设施、本科专业和硕士点数量、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规模等方面基本排进了中游,有的指标甚至在上游,但在办学质量、办学层次等反映学校质量和水平的指标上,我们的排名并不理想。学校要实现既定的“国内知名、省属一流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所以,当前如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是我校面临的最为紧迫也是最为严峻的任务。

4.教育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坚持“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的办学理念,不断突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特别是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教学工作的理念和举措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教学改革研究持续深入,教学管理实效明显。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我校的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教育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需进一步转变,教风、学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我校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由于中小学用人制度改革,使师范生就业面临新的问题,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率下降。一些非师范专业,由于举办历史较短,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就业指向不明确,学生就业更加困难。这些问题直接导致考生报考数量减少,录取分数线降低,生源质量下降,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5.学科建设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但距离引领、促进学校不断发展、提升层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学科建设方面,顶层设计不够,院系之间存在学科壁垒,学科群建设薄弱,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学科交叉集成能力亟需提高,促进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在科研工作方面,学校面向国家社会的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参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不强。科研创新能力需要提升,科研的协同攻关和整体竞争力不够强,国内外影响力不够,重大成果还比较少,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还比较薄弱,学校高层次领军人物还比较少,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需要进一步充实,支撑人才成长的基础性条件还比较薄弱,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激励制度尚不完善。反对学术浮躁、崇尚求真务实的举措不够。学科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中的制高点,是学校发展的龙头,是办学水平的标志。而科研创新能力是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都是至关重要的。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