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3)

郭树清: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3)

三、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

第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资本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资本市场既可以支持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能源等行业的企业发行上市,还可以通过发债、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帮助筹集资金。形象地说,没有资本市场,城市化便缺了一条腿。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在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工业化,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充分发挥并购重组、投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集中度,为工业化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此外,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的生产,包括产品的储存、运输、加工等诸多环节,没有现代化的资本市场支撑是做不好的。目前,我国整个农业依然高度分散,亟需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帮助做优做强,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的科学组织。同时,也期待开发出更多宜农的证券期货产品,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帮助发现远期价格,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第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离不开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占中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的创新成果,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但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尖锐的矛盾。缓解这个难题,固然需要大力推动银行贷款向中小微企业延伸,促进民间信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但是贷款只能提供债务资金,不能提供股本资金。在实际中,中小企业恰恰更缺乏创始股本,或者是时间较长的债务融资。况且,中小企业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等特点,也决定了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充分支持。因此,必须紧紧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各种形式的股权基金、风险投资,“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金融服务。

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资本市场。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但自己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不强,多数时候是在产业链低端从事生产,这种增长模式很难长时间持续。在金融支持创新的各种途径和方式中,资本市场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提供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够推动各类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于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在公认创新能力最强的美国,各地都有很多风险资金、股权基金以及投资银行,在主动地搜寻好项目,“慷慨”地提供资金支持。从早期的苹果、微软,到最近的脸谱公司,差不多所有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司,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企业还默默无闻、没有什么收入和利润的时候,就敢于进行源源不断的投资,这是以资本市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最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四,改进民生、健全社会保障离不开资本市场。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全体人口的12%,而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根据经合组织统计,2010年各国养老基金资产占GDP的比例,荷兰为129%,冰岛为124%,瑞士为114%,澳大利亚、英国是90%左右,韩国是33%,哥伦比亚是19%,而我国才7%。即便加上居民用于养老支出的那部分银行存款,我国养老基金的绝对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很多。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投资渠道狭窄、体制建设落后等原因,中国的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还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截至2011年底,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万亿元,98%存放在金融机构。全国住房公积金余额2.1万亿元,也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机会成本很高,隐形损失较大。在此方面,美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功经验和过去10年全国社保基金的有益尝试,都说明对这些资金进行集中运营和专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的实现保值增值,既确有必要,又非常可行。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