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将产生新一届中共高层领导班子,而中国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成立91年的中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中共执政成效显著,世界瞩目。连习惯了指责中国的某些西方媒体都不能不承认中共耀眼的成绩单。特别是过去十年来,中共把一个新兴大国带到了世界舞台中央,也为这个国家自身的复兴积累了更充足的能量。中国最大的机遇来自中国自身的发展。
2002年时,中国还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到2011年,它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000多美元提高到5432美元。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制造工业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到20%。这是自1840年中国衰落后从未出现过的盛景。
大量的经济红利转移到了民间,中国产生了大批富裕人群,中产阶级迅速成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数量庞大的中国赴海外旅游者已成为拉拽当地经济的一支动力。中国保持着社会稳定。这些既是巨大的执政资源,也是今后发展的机遇所在。正如一位河北农村居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所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老百姓是拥护的。”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蓄含的丰沛能量,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温家宝总理在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依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最近,新华社记者在各地采访,看到了经济转型正在加速。撬动中国增长的经济新区,最初分布在沿海,而现在已经深入中西部内陆。中西部省区市的经济增速明显加快,高于东部沿海省份。低能耗、高效率的新兴产业被更多引入。许多改革方针都在有序落实。地方政府及民间都有不少创新举措。
专家认为,中国稳定的政局,良好的经济状况将为其经济转型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较为良好的就业状况和较为宽裕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为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提供了政策和实践回旋余地。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秦刚说:“目前,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纵向比较,中国面临的发展空间比改革开放之初更大;横向比较,中国可以借鉴更多国外先进经验。”
他说:“中国目前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除了增强了自身实力,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来应对挑战。中国在应对危机时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这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已经得到体现。”
今年8月,前伦敦市副市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罗思义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些“唱衰中国”的西方观点并不是错在对细节的预测上。细节的预测难免会有错误,“他们错在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趋势的预测上。”
但不容置疑,中共要完成其既定目标,使蓝图实现,既要把千载难逢的机遇牢牢抓住,又要克服一系列前所未遇的困难。人们预计十八大将再一次强调忧患意识。
目前中国正经受着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低迷的影响。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降至7.8%;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之一的出口疲弱,8月增幅仅为2.7%;中国股市更是连创新低,成为全球最“熊”的股市之一。
另外,中国改革攻坚进入“深水期”,国内困难和矛盾也重重显现,这意味着解决它们的难度超出以前任一时期。
“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让所有社会成员受益。”罗思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邮件采访时说。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丁元竹认为:“解决好就业、财政压力、收入分配等问题,无论是在当前还是在十八大后都是重点。”
专家指出,在十八大之后,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面临“人口红利”衰减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双重压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