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中国道路不能轻易放弃(4)

李忠杰:中国道路不能轻易放弃(4)

 [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发现无论是大战略,还是大智慧,还是大视野,在我们十八大报告当中,方方面面都会有一些展现。我们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多年,在这90多年的过程当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和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能够与时俱进,特别是这次我们看到科学发展观正式列入了中共指导思想当中。您觉得科学发展观的列入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呢?

 [李忠杰]:应当说,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实践检验的结果,也是人民的愿望,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条件之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相应地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新时期刚开始,是要通过改革、松绑,调动大家积极性,要解决温饱问题,要加快发展起来。经过多少年的努力之后,我们进一步走向了世界,国内也有了怎么发展得更好的问题,所以江泽民同志当时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时代潮流,要求始终走在前列,要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到了新世纪之后,我们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和水平,可以说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大家也不怎么愁吃和穿了。但是人的物质精神需求是在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吃饱肚子就可以了,所以需要有更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有更好的生活质量,需要有蓝天、青山、绿水的美好生活环境。不限于在家庭里当宅男、宅女,还要到外面去旅游。所有这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我们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会遇到很多瓶颈。比如说,原来只要把钢的产量搞上去就行了,所以就大量发展钢。发展起来之后,钢的生产能力够了,但原料又不足了,矿石又不够了,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就成为一个制约的瓶颈。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单纯用过去传统的办法发展,显然就不适应现实要求了。所以,在新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3年算是正式提出来的。但根据我的考察,在1998年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在“两会”期间一个代表团的讨论中就曾经说过,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正式提出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指导我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效果是很明显的。

 [李忠杰]:经过五年的实践之后,在十七大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志反映、建议,应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写进报告。应该说,十七大报告写了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做了科学的评价。《党章》也写进去了。但要注意,那时候,我们只是称之为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科学评价,还没有正式地确定它的地位。也就是说它是不是指导思想,这一条没说。因为总书记也说了,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经历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所以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要贯彻落实好。现在,十七大过去又五年了,这五年中,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更多的成效和经验,得到了实践的进一步证明。大家都认为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非常好。

[李忠杰]:所以,在十八大把它正式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指导地位,并且要求我们,未来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要把它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应该说这是十八大一个重要的决策,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您说的是比较大决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李忠杰]:对。每一个单位做工作也要坚持科学发展,如果不发展,不行;发展太快,会造成很多不平衡,带来很多的麻烦,欠一大堆的债务,那也不合适。

[主持人]:对。您看,现在我们国家迎来了崭新的形势和崭新的局面。的确,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于未来需要更多大的视野、大的智慧和大的战略,您觉得未来我们的领导者应该怎么样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路更好地治国理政?

 [李忠杰]:党代会作为一种党的最高领导机关,集中全党的智慧,确立了未来治国的大思路、大方向,今后就应该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为学者来说,作为个人来说,当然也在不断地琢磨治国理政到底有哪些规律。我在书里说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把握好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平衡机制。

[主持人]:怎么理解呢?

 [李忠杰]:这是深层次上的。当然并没有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可供国家领导参考。我说的是,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动力和平衡,像汽车一样,汽车开起来首先要有动力。没有燃油、没有动力,寸步不行。但是光有动力、没有平衡也不行。控制不了它,就说明不平衡,叫寸步难行。搞工科的人都明白,要设计一个机械设备、动力装置,一定要注意动力从何而来,还有一个怎么保证它的平衡。道理看起来简单,但它是一个公理,可以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就像改革,我们搞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回过头来看看,为什么改革?因为过去的体制高度集中,什么事情都由国家管着,国家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包括过去工厂里盖一个厕所,还要上级领导批准。所以,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充分地发挥起来。改革之后,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搞活”,还有一个词是“松绑”,摆脱体制上的束缚,让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起来,这就是改革的真谛,这就解决了动力机制问题。

 [李忠杰]:动力机制问题现在解决的很不错,但也不是完全解决好了。在新体制下,大家为什么又出现了很多不满意呢?其实,都归结于什么呢?归结于:当我们注重解决动力机制的问题,发现平衡机制上的问题又出来了。区域之间不够平衡了,城乡之间不够平衡了,收入分配不够平衡了,人与资源的关系不够平衡了。所以,如何解决平衡问题又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正因为这样,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其实它讲的就是要平衡,当然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动力。和谐社会就是平衡问题。所以,它是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

[李忠杰]:现在我们运用和把握这个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就要注意:当我们注意解决平衡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还有动力,当我们注意解决动力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还要注意平衡。这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征税,这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凡是执政的党、执政的人、执政的政府,都不能不考虑这个税怎么征?征什么税?征多少?向谁征?大有讲究。关键是要处理好动力和平衡。税征得多,人们发展的积极性就减少。比如说,你对企业征的税很多,企业一算帐无利可图,我辛辛苦苦干了那么多,结果税一征就没了,那何必呢,挣的钱还不够交税,那就不干了。这就没动力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如果说少征税,征得过少,又会带来福利制度要维持、国家要办大事、对贫困的要进行救助没有钱的问题。这些钱怎么来呢?要通过征税。还有收入分配之间的调节,也需要用税收进行调节。税收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社会领域里调控动力与平衡的一个杠杆。过去我们对税收,简单地说,是国家收入、积累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一个手段,这还不够。实际上,它是调节动力和平衡的一个杠杆。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社会上很多争论其实是可以解决的。有的人觉得现在的社会怎么这么不公平?拉平它。如果简单地拉平,这个社会就没法发展了。它必然会有一定的差距,各人的劳动不一样,所付出的不一样,得到的也不一样,就有积极性。但如果一个社会的差别太大,分配很不平衡,还没发展就一大堆的矛盾出来,很多不满的声音出来,也没法工作。

 [主持人]:对,所以保持这个动力和平衡还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治国理政的一个思路?

 [李忠杰]:这是其中之一,是基础性的,也是供大家参考。

 [主持人]:我们今天非常感谢李主任,与我们共同畅谈了一下我们国家、世界的现在和未来,让我们对总体走向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感谢此时此刻收看节目的观众朋友和网友朋友们,让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李忠杰]:谢谢观众和网友朋友们。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