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结
北欧模式拥有较高的认同度,并且被认为是政府改革与治理成功的典范之一。具体而言,可以从改革过程、主要特点、根本保障、实现方法四个方面总结和概括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北欧模式。
首先,在改革过程上,以目标为导向,具有较强的继承性。一是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以目标引领改革行动。北欧国家政府在推行地方政府改革之初,都会设定改革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在对目标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改革规划和目标向公众公示,听取各界意见,并结合各方反馈,修正改革目标。二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在改革的不同阶段,虽然北欧国家的政府改革各有侧重点,但往往围绕着福利制度、地方政府改革、政府与社会关系、廉政建设等几个主要领域展开。此外,北欧国家推行政府改革的历程往往较长,为了确保改革的成效,北欧国家会对改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和规划,将政府改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设定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下一阶段的工作建立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环环相扣。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改革的阻力,也有助于确保改革的成效,方便改革评估的进行,以便及时调整和变革改革方案。
其次,北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建有高税收、高福利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保障,实现风险社会共担,福利社会共享的良好景象。北欧模式,很多人称之为“福利国家模式”,其突出特征就是国家通过各种法定的福利保障计划形成一种体制,建立一种社会保障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度社会福利[11]。与此同时,北欧国家要保持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就需要有充足的财政收入,需要以高税收作为保障;为了让人们能够接受社会福利全民共享的目标,政府在征税时也必须推行公平的税收政策。为此,长期以来,北欧国家一直采取社会福利“多元融资”的方法,即由政府、企业、个人和保险市场共同负担社会福利支出。正是由于北欧国家建立起了公平、先进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才使得其“福利国家”发展模式的社会认可度较高,国民的生活满意度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第三,北欧模式的根本保障是正确处理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结合。北欧国家没有单纯的偏向社会主义民主或是自由市场,而是将二者的优点相糅合,坚持社会民主主义,走第三条改革道路。一方面,北欧各国采用市场经济制度,大力发展和保留了私有制,借助市场和竞争激发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与传统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北欧国家深受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在政府内部建立了庞大的公共财政和福利部门,追求社会公平。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调控和社会福利的完美结合,使得北欧政府实现了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结合,有效防止了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固有的缺陷。
第四,北欧模式实现的方法在于积极采用市场化手段,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北欧各国在政府改革中,明确划分了国家、市场、社会的作用,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和社会能够起作用的领域,而是更多发挥引导和监管的职能,提升宏观调控的能力。北欧的经验也证明,私人部门参与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照料等服务可以促进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加个人的选择,并可以通过竞争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12];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环境治理等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评价
总的来说,北欧模式的改革成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政府廉洁高效,社会和谐稳定,公民安居乐业,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从政府机构内部来看,北欧各国政府的改革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一是通过地方政府改革,合理调整地方政府的规模和政府成绩,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发展的持续性。二是促进公民参与,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得到很好的改善。三是政府清正廉洁,国家竞争力提升。
第二,北欧国家政府改革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一是北欧国家的社会发育程度较高。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北欧的基尼系数在025-026之间,是世界上最公平、公正的地区[13];北欧国家的贫困率也远低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失业率常年保持较低的水平,近期的就业政策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有的失业人员多为短期失业,并且现有的失业保险也足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来源。二是民间社会充分发展,北欧国家社会长期稳定。在北欧,工会、雇主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发达活跃,它们既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又能够进入政治过程,对公共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民间组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功能,营造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对话、沟通、协调和协作机制。民间社会所形成的社会与政党、政府的对话、协调机制,使经常性的矛盾得以暴露、沟通,并加以化解,有利于避免大的突发性危机的产生。
第三,与此同时,北欧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北欧国家在政府改革与治理的过程中,秉承社会民主主义,坚持走“第三条改革道路”,致力于为公民提供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和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但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政府效率的损失。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北欧国家在公共部门绩效方面的得分较低,尤其落后于主张借鉴市场模式,强调政府行政效率的英国和北美地区[14]。
二是在社会层面,北欧模式的高福利导致社会效率不高、活力缺乏。在北欧国家,高福利造成了一些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效率低下,养了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使很多人陷入了对福利制度的依赖。近年来,北欧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开始对其福利制度进行逐步的改革。如减少向失业人员发放福利金,下调所得税税率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意味着北欧国家正逐步放开对经济的控制,并渐渐远离以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三是对社会管理和控制过于宽松,缺乏预警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导致社会治安状况出现危机。一直以来,北欧国家主张包容多元的社会文化,崇尚公民自治,较少对公民进行干预和控制,这促进近期一些极右翼势力在北欧的迅速蔓延和扩展,最终导致了2011年挪威一系列爆炸和枪击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北欧一直被视为和平稳定的“后花园”,因此北欧国家政府和居民缺乏预警意识,本次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的地点曾经在2010年发生过类似的暴力事件,但是并没有引起挪威政府和居民的重视。爆炸和枪击事件发生之后,挪威政府由于缺乏经验,没能迅速控制和稳定局势,导致随后一系列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剧了民众的担忧情绪和社会的不稳定。
[参考文献]
[1][6][7]袁群,安晓敏,北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140
[2]启文教育网,讨论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对我国改革的启示[OL].
[3][4][丹]埃里克·阿尔贝克等北欧地方政府:战后发展趋势与改革[M]常志霄,张志强(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75-77
[5]Kenneth NordbergStrengthening of Regional Governance in Finland: The Case of Ostrobothnia[D], 2010, 10
[8]北欧国家改革高福利模式应对欧债危机[OL]2012-3-16.
[9]中国网,北欧国家改革高福利模式应对欧债危机削减福利[OL].2012-3-6
[10]人民日报,嫌犯极右翼背景耐人寻味 警方反应迟钝遭外界批评 平静的挪威社会怎么了 [OL]2011-7-27
[11]北京日报,对“北欧模式”的再认识[OL] 2011 7
[12]中国社会科学网,河北省社科专家代表团赴北欧、英国考察报告[OL]2006 12
[13]刘琳,“北欧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特区理论与实践,2010,(2):51
[14]Raymond·Van·der·Putten The Nordic model[J]Conjoncture,2008,(4)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