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能免不了遇到交通违规的事情,不少国家的交警存在塞点钱就高抬贵手的情况,这在新加坡绝不可能。新加坡也有不少名校,很多父母都希望送孩子上名校,但孩子上什么小学,却要由严格公正的抽签来决定,学校不会因为谁的父母是高官就接受谁。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逊说,新加坡人民不会把办事直接和经办机构和人员的利益挂钩。新加坡民众在和政府的日常接触中,能够感受到社会公正和廉洁的作风,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会转化成为对法规的遵守。
积极推行行为养成教育
一位在新加坡生活多年的人对记者说,新加坡禁止在公共汽车站旁边停车。有一次开车,他在地铁站旁边的公共车站刚放下朋友,马上就看到有普通民众拿着相机拍车牌号,这种公民自觉的监督也是一种强大的威慑。
民众的自觉行为离不开教育。新加坡学校积极推行公德教育,尤其是行为的养成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如何做好公民”的课程,通过讲故事、学课文的方式告诉学生们应该怎么做,重在实践,没有考试。而有些理念的推行,不仅在这门课上,在中、英文课本中也有传播公德的思想观念。
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新加坡历史上搞过许多教育公民的运动,例如讲华语运动、反随地吐痰运动。新加坡1979年开始推广讲华语运动,也就是推广使用普通话。一开始很困难,因为很多华人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习惯使用自己的方言。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黄奕鹏说,讲华语运动开始后,电视、电台突然都停播了方言节目。当时台湾和香港电视剧非常流行,但都是福建和广东话版本的,新加坡就进口这些电视剧后都转换成普通话再播出。现在的新加坡华人如果会说汉语,那么他说的一定是普通话,写的是简体字。
新加坡无处不在的公共教育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著名的夜间动物园的动物表演。饲养员让训练有素的动物来表演垃圾分类,并对观众们说:“如果它们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