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财税体制”牛鼻子
《21世纪》:为什么说成熟的公共财政体制是推动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破口?
高培勇: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包含多个概念,如成熟的金融体制、成熟的行政管理体制、成熟的劳动管理体制、成熟的企业管理体制等等。为何公共财政体制是入手处和突破口呢?我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纵观中国的改革之路,实际上都是以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打头阵。事实上,自1978年以来的30多年间,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和主线索。
我国的改革是从分配领域入手的。最初确定的主调,便是“放权让利”。而在当时,政府能够且真正放出的“权”,主要是财税上的管理权。政府能够且真正让出的“利”,主要是财税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所占份额。正是通过财税上的“放权让利”并以此铺路搭桥,才换取了各项改革举措的顺利出台和整体改革的平稳推进。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标志着我国的改革进入制度创新阶段。随着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为突破口和主线索,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基,也就成为那一时期的必然选择。于是,便有了以制度创新为特点的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可以说,正是由于打下了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基础,才有了后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和日趋完善。
第二,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财税职能和财税体制所具有的一个特殊品质或突出特点,就在于其最具“综合性”覆盖全部、牵动大部。由于财政收支是所有政府活动的基础,又是连接政府和家庭企业的最直接的纽带,故而,财税职能的履行和财税体制的运行,其范围,能够覆盖于所有政府职能、所有政府部门和所有政府活动领域。其触角,能够延伸至几乎所有家庭和企业、几乎所有经济社会活动领域。牵住了财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顺藤摸瓜,就等于抓住了政府改革以至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部内容。
第三,政府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化调整。纵观当前中国政府所履行的各项职能,尽管项目繁多,表现各异,但从大类分,无非是“事”和“钱”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涉及行政管理体制,后者主要指财税管理体制。故而,我们实际面临着从“事”入手还是由“钱”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两种选择。不过,相对于各级政府之间和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归属和利益分配关系而言,有关“事”的方面即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对其的触动是直接的、正面的,有关“钱”的方面即财税管理体制的调整,对其的触动则是间接的、迂回的。显然,前者实施的难度较大,遇到的阻力因素较多。后者实施的难度和阻力,通常会弱于前者。以财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顺势而上,有助于迂回地逼近政府职能格局的调整目标,进而推动政府和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以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来推进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显然是中国下一步,或者十八大之后,改革的必由之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