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理论视野中的十大热点

2012年理论视野中的十大热点

年终回眸理论学术研究热点,盘点学界新见解、新观点,是本刊的传统。一个月前,就有读者询问编辑部出年终特刊的事。今天,本年度的特刊与您见面啦。

今年的特刊,在“短实新”上下了一番功夫,短在文字精要,实在直面热点,新在观点求实求新。13版反映的是时代气息,关注的是热点、焦点问题的理论思考,如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网络立法问题、延迟退休问题,等等。14、15、16版,按学科、专题,梳理了一年来学术研究的新见解、新观点,力求抓住要点、提炼有效信息,准确鲜明表达核心观点。这份特刊是观点要览,您不妨与阅读《学习时报》、《新华文摘》、《人民论坛》相结合,这样就会对理论学术界一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切的体会。

十八大报告等文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课题,需要勇于探索。新的一年里,本刊立足理论前沿,紧扣理论热点,宣传理论创新成果,追踪研究新动态,传播研究新见解,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一份智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

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对中国未来进一步发展进行定向、定调与定位,大大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眼光。

理论界对十八大报告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者认为,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继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八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也会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学者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如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的内涵等新提法、新论断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析。学者认为,十八大报告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学者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是课题指南,为社科专家继续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主攻方向。

国外学者对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无论在程度还是级别上都比其他国家高出许多倍,比如执政党现代化、平衡社会秩序与满足人民权利、建立强大和公正的政府、扩大中产阶层、探索更公正和更有效的经济运行方式等,但十八大提出的战略方针将引领新的变革和突破,新的领导班子将为中国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取得新的进展。十八大昭告世界,中国发展将进一步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贴近人民真实关切,这引起国外学者的高度认同与深层共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用好战略机遇期 扩大内需是基点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是否还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成为学界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对于这一精神,理论界给予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

学者认为,从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没有变的三个基本条件来看,我们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学者认为,国际环境的新挑战是传统模式之危,恰恰是科学发展之机。全球经济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正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的新机遇,有利于我国改变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大进大出”的传统发展方式,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更多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赛跑”,正是倒逼我们提高创新能力的新机遇,有利于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资源能源、气候等全球性问题凸显,正是倒逼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新机遇。学者指出,切实用好当前的新机遇,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