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先处理好三个关系(2)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先处理好三个关系(2)

二、正确处理制度建设与权力运行的关系

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深刻揭示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规律,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是制度建设

“制度是决定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是制度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谈到毛泽东因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而导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教训时,邓小平又强调指出:“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可见,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强化全党的制度意识,把制度建设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位置上来,以健全的制度确保党的执政功能和执政成效,确保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只有解决好制度建设的问题,才能够保证党和国家领导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制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旧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应当被废除,而新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制度将逐步建立起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领域废除了计划经济时期不适宜民主政治发展的旧制度,并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新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走向规范化、职责化和民主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度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终结的过程,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制度,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向前推进。

2.要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保证权力的规范有效运行

政治体制改革从实质上来说是对国家权力分配以及权力行使的程序、方式进行新的界定和规范,是对权力享有者行为的一种人为约束。近些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出台,为权力的运行提供了制度框架、划定了运行轨道。同时,随着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依法行政在实践层面的贯彻落实,也使得“限权”逐渐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出发点。然而,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以及新中国建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经济社会都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些传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政治体制长期积弊,官僚主义、权力腐败、家长制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当前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用强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权力规范有效地运行。

正确的制度能够合理分配各政治主体的权力,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中将“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也是在新的条件下产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制度还能够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每一个良好的政治体制,必定有预防的功能,也有矫正的功能。它应有一种自然的趋向将坏人排除在政府之外,并且不单纯依靠事后的惩罚来保障国家的安全”。官僚主义、权力腐败、家长制等现象的存在便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或乏力造成的。其中,权力腐败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顽症之一,虽然导致权力腐败与腐败者个人政治信仰、道德修养、文化素质问题密切相关,但制度所特有的强制功能缺失则是带有根本性的原因。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权力腐败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应、避免负面效应,必须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