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喜平:理论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

韩喜平:理论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

四、理论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理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正确性催生出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又将继续反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得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的引领,需要伟大道路的铺垫,更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理论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正确的思想理论是实践发展的灵魂。因此,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依然需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推动实践发展,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反作用于复兴实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我们既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思想准备,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定信心,更要有“舍我其谁”的理论自信。从一方面来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迫切要求我们提升理论自信,提供坚实地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和理论自信也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得到丰富与升华。理论引领实践发展,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理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战斗力和影响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理论必须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格,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力所在,而理论自信的提升也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理论自信不是理论封闭,不是不需要创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新的历史课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升理论自信,更加自信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那么,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提升理论自信,更好地发挥思想理论的指导作用,我认为应该从对内与对外两个层面做起:

从对内层面来讲: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信仰。理论自信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信仰,来自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强信心。高度的理论自信则表现为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实践活动的层次和质量,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内心和谐,更重要的是理论创新能够激发理论的活力,从而孕育出理论自信。第三,要牢牢把握理论武装这个首要任务。积极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对外层面讲:首先,要善于用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质疑和挑衅。“应当详尽地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关系,考察分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历史意义,加强对于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厘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某些现代思潮的根本界限,从而消解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或曲解,反击西方对中国思想理论乃至意识形态的挑衅。”其次,要研究对外传播艺术。把中国文化、中国理论推向世界,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当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尝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化,进一步提升中国理论的自信。第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既要保持理论的独立性、特殊性,也要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界限的前提下,吸收、包容世界的合理性因素来丰富自己的时代性内涵。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