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几大主因

解析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几大主因

前不久经济学家许小年建议政府全面退出经济,颇引公众眼球。这一观点在社科院发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2》中得到印证:从过去几年实践看,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政府部门仍然大量通过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

据报告,“十一五”以来,同国际标准相比,中国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仍然偏低。相对于经济建设职能的突出地位,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仍然偏少、偏弱。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政府职能转换滞后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就意味着市场发展了,企业发展了,但政府的职能还没到位,该放的没放,该担的没担。经济学家建议政府全面退出经济,就是建议政府该放的要放。显然,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必然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职能为啥严重滞后呢,专家学者多从理论学术的角度探讨,但笔者只想从常识性的角度来看问题。政府职能转换滞后,是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话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深究却是涉及到众多层面的问题。

其一,政府职能转换滞后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经济市场化改革并不彻底不到位。一方面正如社科院报告所说,政府部门仍然大量通过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政企难分,特别是垄断型行业。尽管国务院已提出“两个凡是”,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却难以真正落实。

其二,政府职能转换滞后一个很深层的原因就在于政府的钱袋子缺乏监管,假如政府财政开支缺乏透明与监管,那么政府的钱袋子就是一个无底洞,这必然导致政府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进账的机会。政务缺乏监管,这就涉及到深化改革,如何逐步尽快推进政务公开与监督是关键。

其三,政府职能转换滞后,还有一个最隐蔽的原因就是民意的缺乏。近段时间狄仁杰神探剧火热让笔者思考甚多。如果说皇权制度下,天高皇帝远,官员贪腐枉法,人们盼清官爱神探的心理还可理解;但现代社会盼清官的人却也大有人在。狄仁杰神探剧那么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满足了人们爱清官的习惯性社会心理。人们总习惯于盼望一个清官来解决所有问题或者渴望一个侠义英雄来解救。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渴盼“官为民做主”的历史习惯性的奴性心理,而不是一种独立理性的现代公民的心态,如果权力是民众所托付,那么民众必然有监督权利、监督政府的权利与责任。

如果我们还沉浸在盼清官的历史惰性与奴性中,如果没有真正的民意的觉醒与理性推动,那么,政府职能转换、经济制度改革等,几乎是很难完成的,缺少民意的压力,就没有改革的动力。

有专家分析,政府或官员贪腐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换滞后,政府手中有审批权,有经济权力,这直接导致权力寻租腐败。因此,民意的缺乏不仅导致政府职能转换滞后,而且对于政府官员贪腐等社会弊端也难以根本治理,深化改革难。

现在即便推动垄断企业改革也是难的,因为话语权本质上会掌握在经济实权派手中,人们总是期待社会从上到下的改革与进步,可是,没有民意的参与和压力,从上而下的改革也是难的。事实上,这种民意的缺乏可能导致任何改革都是表面化的,因为涉及到民众的利益但民众不自我主张,这注定了改革可能形式化。

近年来关于政府职能转换、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政府与官员财务信息透明以及建立公民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也许,这才是一种应有的理性态度和开放的思维。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