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德:论“马恩”的政党公信力思想

彭正德:论“马恩”的政党公信力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开展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工人阶级政党只有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壮大,并最终夺取政权。他们的相关理论形成了丰富的政党公信力思想,这一思想不但对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夺取政权必须依靠政党公信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和广大被压迫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和组织者,其首要目标就是夺取政权。这种观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过程中就得到了明确的表述。同盟章程的第一条规定:“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在《共产党宣言》中,这一观点再次得到强调:“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余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为了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关于工人阶级政党的论述中,特别强调了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重要性。他们在1871年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决议中指出:“工人阶级在它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工人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要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

恩格斯在1873年也提到:“每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从英国宪章派起,总是把阶级政策,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独立政党作为首要条件,把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斗争的最近目的。”他们认为,尽管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是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工人阶级的力量是分散的,而且这种力量又因工人之间的自相竞争而遭到削弱,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自发的、分散的工人斗争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人阶级政党与一般的工人群众不同,它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所组成,又有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是工人阶级最先进、最坚决的部分。因此,只有在政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才能最终夺取政权。在关于工人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和领导作用的论述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为了夺取政权,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具有公信力。他们认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党只有通过耐心的教育、组织工作和牺牲精神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正信任,并在群众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威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服从和衷心的拥护,才能最终领导人民群众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中,政党的公信力是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树立起来的威信,其基础是政治信任,因为只有“在普遍的信任中”才能树立起崇高的“威信”。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一个政党如果不具备公信力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服从和拥护。1848年底,恩格斯在《法国工人阶级和总统选举》一文中指出,自诩为“唯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派的红色候选人”的“山岳党”领袖赖德律-洛兰之所以失去了工人的支持,是因为他反对卡芬雅克的演说让他失去了工人的“任何信任”。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恩格斯又指出,德国的小手工业者小商人阶级在1849年5月和6月本来有机会组织政府,但由于它在政治上的“短见、畏缩和动摇”而“失去了欧洲所有起义的真正战斗力量——工人阶级的信任”,从而得不到工人阶级的支持,最终失败。一个能够得到人民群众信任的政党也必将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1871年9月,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伦敦代表会议上分析了国际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工联本身是没有力量的——它们始终是少数。它们不能领导无产者群众,可是国际却对这些人发生直接的影响;国际不需要组织工联来吸引工人;国际主义的思想一下子就把他们吸引住了。这是唯一能取得工人完全信任的团体。”

这些论述不但强调了公信力对于工人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也清楚地表明,人民群众对政党的支持和拥护是政党公信力的具体表现。为了使工人阶级政党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并巩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信,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下了《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和《福格特先生》等一系列光辉著作,以指导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强调夺取政权必须依靠政党公信力,是因为他们懂得,虽然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但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运动必须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任何一次革命都不可能由一个政党来完成,只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他们认为,政党只不过是人民群众夺取政权和获得解放的重要武器,革命的强大力量蕴含于群众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工人甚至创造了人”。恩格斯甚至认为,“人民群众是至高无上和绝对正确的”,“在所谓的领袖当中,有许多腐败的家伙,但对我们的群众我是绝对信任的”。工人群众是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重要依靠力量,党只有得到工人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早在1844年,恩格斯在给《新道德世界》周刊的撰稿中就清楚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他说:“我们希望很快就在工人阶级中找到支柱;显然不论何时何地工人阶级都应当是社会主义政党所依靠的堡垒和力量。”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政党不可能依靠强制手段迫使群众起来革命,而只能通过发挥自己的公信力来发动和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因此,当工人阶级政党在各国陆续成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断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威信。

由于政党的公信力来自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密切联系、努力争取、坚定依靠群众。争取和依靠群众,首先是争取和依靠工人群众,因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为了指导英国工人阶级成立独立的政党,马克思在1854年给英国工人议会的信中说:“工人阶级征服了自然,而现在它应当去征服人了。工人阶级有足够的力量来胜利地完成这个事业,但是需要把所有这些力量组织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我认为这就是摆在工人议会面前的伟大而光荣的目标。”

同样的思想也反映在恩格斯的论述之中。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中指出:“农业无产阶级,即农业工人……因零星分散而软弱无力;……唤起这个阶级并吸引它参加运动,是德国工人运动首要的最迫切的任务。”他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还指出:“把易北河以东地区的农村无产者吸引到我们方面来,比吸引德国西部的小农或者甚至比吸引德国南部的中农都重要得多。”恩格斯还给予了法国工人党具体的指导。在他的指导下,法国工人党中的盖得派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把争取广大工人群众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并依靠法国大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巴黎的一部分无产阶级开展斗争。

其次,工人阶级政党还应该争取和依靠其他被压迫的群众,因为他们也有革命要求,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层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在法国大革命后,马克思认识到:“在革命进程还没有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还没有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他在致恩格斯的信中甚至认为:“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