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专列迎接毛泽东
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尊重,斯大林派了自己的专列专程到满洲里迎接毛泽东。列车服务员都是苏联人,唯有餐车配有中国厨师,为的是给毛泽东一行做中餐。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拉夫伦捷夫等陪同毛泽东登车,并为他安排好座位。然后,拉夫伦捷夫、乌洛夫等又下车对送行的人们说:“请中国同志放心,我们保证一路照顾好毛主席。”
为了保证绝对不出问题,在苏联境内,沿途公安军都是几个人守一个扳道叉,毛泽东的车没过前,扳道叉都锁着,车过去后才把扳道叉启开。
一路上,毛泽东为了缓解疲劳,经常走出车厢,到月台上散散步。有一段时间,毛泽东病了,手脚冰凉出冷汗。他在延安的时候得过这个病,生病以后,就不下车了,每到一站,人家来迎接的时候,就只好给人家说一声:“抱歉”。
12月16日中午,毛泽东的专列开进莫斯科北站。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元帅,外贸部长缅什科夫,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等前来迎接。毛泽东邀请莫洛托夫一行上车就座,要他们品尝中国特产,但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以不符合礼仪而谢绝了。鉴于毛泽东在途中身患感冒以及天气严寒等原因,苏方只安排了一个十分简洁的欢迎仪式。由仪仗队举行迎接礼,毛泽东也只绕场一周。
欢迎仪式结束后,毛泽东被苏方安排在莫斯科西南郊27公里处,一个叫“姐妹河”的别墅,有三层,是斯大林的第二别墅。苏方为毛泽东准备了非常漂亮的弹簧床。他转身告诉李家骥:“你想办法把这个垫子给我撤掉,换成木板床。”李家骥觉得在外做客,不好和主人提这样的要求,很是为难。但毛泽东坚持说:“你试试看,你试试看。”又回过头来对他说:“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我相信你能给我想个办法。你去找大使馆。”这下提醒了李家骥。李家骥将量好的床的尺寸通知了大使馆,到下午四时多大使馆把木板运来了。
第一次会谈不欢而散
当晚六点,斯大林率领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会见毛泽东一行。毛泽东来到克里姆林宫,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门口,两人的手第一次握在了一起。斯大林关心地问:“路上还安全吧?”
毛主席说:“我的老朋友蒋介石很关心我的此次之行,他肯定要给我点小动作,不过我们已经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
据师哲回忆,毛泽东在见到斯大林后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祝贺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称“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并略显惊讶地说,“想不到你是这么的年轻和健壮”。
双方的会谈从战争问题开始,焦点是中苏条约。
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了雅尔塔会议强加给中国的屈辱协定。关于这个条约,1949年2月,米高扬在西柏坡向毛泽东等人说过,苏联认为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米氏还说,苏联政府已经决定,—旦同日本签订和约,以及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
同年7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就条约问题提出3种解决方案:1.不加任何修改;2.签订新条约;3.暂时维持原有条约,在适当时机重新签订。斯大林也承认这是不平等条约,并表示“等毛泽东到莫斯科后再决定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确定的外交政策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过去的不平等条约。因此,对毛泽东来说,他自然是想签订新条约。访苏前夕,毛泽东又多次向苏联方面提起条约问题。
会谈中,毛泽东再次提起条约问题。据俄罗斯档案记载,斯大林的态度很明确:“我们内部决定暂不修改该条约的任何条款。”在斯大林看来,雅尔塔协定规定了这个条约最主要的条款,如果改动其中的一款,都会给美国和英国提供法律上的借口,他们就会乘机提出修改有关千岛群岛、库页岛、南萨哈林等地的条款。
很明显,斯大林把苏联的既得利益同中苏条约紧紧地捆在一起了,他不想拿这些地方当赌注。至于涉及中国主权的旅顺和中长路问题,苏方认为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形式上保留,实际上修改现行条约,哪怕撤走驻扎在旅顺口的苏联军队也行。
但中国方面只想签订新条约,在讨论条约时,并没有将美英对雅尔塔协定的立场考虑进去。俄罗斯档案记录了毛泽东当时的回答:“怎么对共同事业有利,我们就怎么办。这个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过现在已经清楚,“目前不要急于从旅顺撤军,也不要急于修改条约。”
给斯大林祝寿
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70大寿。生日庆典上,斯大林对毛泽东热忱相待,特意安排毛泽东坐在身边。尽管毛泽东的位置很抢眼,但他的表情依然冷漠,没有一丝笑容,沉默寡言,原因可能是第一次会谈结果令他大失所望。
毛泽东在宴会上的贺词屡屡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庆祝大会之后,举行了演出,毛泽东和斯大林同坐一个包厢。演出结束后,人们还不时地回过头来欢呼:“斯大林!毛泽东!”
几天后,毛泽东对柯瓦廖夫说,他这次“不是专来替斯大林祝寿的,还想做点工作。”看来,毛泽东此行的主要目的不是祝寿,他要唱的是“中苏条约”这出大戏,这才是莫斯科之行的真正目的。
12月22日, 斯大林七十大寿的第二天,毛泽东要求再次与斯大林见面。两天以后,在斯大林的别墅,两人举行了第二次正式会谈,这次长达五个半小时。他们谈到了越南、日本、印度、西欧等许多国际问题,但对于中苏之间的新约,斯大林依然只字未提。
这使毛泽东极为恼火,一气之下,毛泽东索性闭门不出,躲在别墅里“睡大觉。”当柯瓦廖夫来请毛泽东外出参观时,毛泽东拍着桌子大骂苏联人是王八蛋,说他的任务只有三条:“一是吃饭,二是睡觉,三是拉屎。”他还冲柯瓦廖夫发火说:“我到莫斯科来,不是单为斯大林祝寿的。你们还要保持跟国民党的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
西方帮毛泽东打开僵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没有任何接触,也拒绝参加任何公开活动。莫斯科的空气凝重而紧张。两位政治强人在较劲——斯大林等待毛泽东转变立场,而毛泽东则在设法迫使斯大林做出让步。
机会终于来了。毛泽东在莫斯科受到的冷遇,很快被西方媒体捕获,英国一家通讯社放风说:毛泽东在莫斯科被斯大林软禁起来了。
这条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西方各国谣言四起——“毛泽东被迫将中国的东北三省拱手让给斯大林”、“斯大林对毛泽东软硬兼施”、“毛泽东在莫斯科进退维谷”……
苏联人坐不住了。1950年元旦,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奉外交部长维辛斯基之命拜访毛泽东。毛泽东向他声明,因身体不适,取消了在苏联各地旅行的计划,不想参观工厂,不想作报告,也不想发表公开演讲,并且提出“想提前一个月,即在1月底离开莫斯科回国”。
在谈话中,毛泽东还有意无意透露了一个消息,缅甸和印度政府表示愿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告诉罗申:“不久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也将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上采取明显步骤。”
面对捕风捉影的谣言和西方国家频频向中国示好的消息,斯大林的立场开始松动。1月2日,他安排毛泽东发表一个答塔斯社记者问,以击破谣言。
此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发布了一份文件,称美国将调整亚洲政策,放弃台湾,脱离中国内战。这给斯大林的印象是,美国不会介意北京同莫斯科缔结新条约。
微妙的国际形势,促使斯大林改变态度。权衡利蔽,他终于同意周恩来赴莫斯科,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打道回府,并沿途在斯维尔德洛夫、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地进行了参观。26日,毛泽东一行到达满洲里。在满洲里车站,苏方人员把斯大林赠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礼物——两辆小轿车转到中国火车上。毛泽东用萝卜、白菜换回了汽车,看来,“老大哥”比“小弟弟”要财大气粗。3月4日,毛泽东回到北京,中苏两国的关系也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