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最终能否储备化,关键在自己

人民币最终能否储备化,关键在自己

随着传统储备货币持续量宽,尤其是美元与日元,世界经济正面临“特列芬难题”的挑战,金融资产发行人的过度负债正在影响资产价值本身,这也令旧的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面对剧烈波动的全球市场,国际理论界与智库机构纷纷展望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早在2012年初,安邦的智库学者便提出,“美元-人民币轴心”可能成为未来趋势,人民币有可能上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目前来看,这一观点正逐渐成为市场共识,有些央行甚至已提前采取行动,把人民币纳入到外汇储备篮子,即使该币种现在还无法自由兑换。

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便对上述观点投了赞成票。这份题为《黄金、人民币和多币种储备体系》的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格局的变革使得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面临多重挑战,世界正在向多币种储备体系过渡,美元将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多种货币共同扮演关键角色。

报告特别将人民币单列出来,认为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将重新洗牌达到再平衡。报告指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虽不太可能立即威胁到美元的地位,但“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过渡阶段,储备持有者将在相对广泛的资产类别和投资领域分散其投资”。

在报告的发布会上,报告作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透露,欧洲已有数家央行持有少量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以应对市场不断增加的人民币结算需求。该机构联合主席大卫·马什表示,除去奥地利国民银行(即奥地利央行)已经公开其对中国银行间债市的投资外,其他欧洲国家的央行在未公开的情况下,也持有“一定量”的人民币资产。这一消息得到了该机构首席经济顾问加布里尔·斯特恩的确认,他并解释,尽管现阶段持有人民币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外国央行持有人民币仍有助于促进对华贸易,并为可期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提前布局。据了解,OMFIF是一家与多国央行有密切联系的全球货币智库,受世界黄金协会委托,该机构撰写了前述报告。

即使在公开渠道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人民币储备化进程可能提前的蛛丝马迹。比如在2012年初,韩国与日本相继宣布,已为购买人民币资产做好准备;同年底,卡塔尔的主权财富基金卡塔尔控股则对10亿美元的QFII额度表示“不满足”,有意申请更多,这也直接促使中国外汇管理局在之后取消了对主权机构QFII额度的限制;更早些时候,泰国与尼日利亚相继表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智利及蒙古也在研究相关可能;而在2012年7月,国开行在香港发行25亿元人民币债券的过程中,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非洲国家央行认购了总额为5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更有分析认为,到2015年,非洲国家央行的外汇储备资产里会有20%为人民币资产。

另据中国央行及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2.9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1.3%,反映出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需求持续增长;在当年10月及11月,人民币全球支付交易量增加24%,令该币别在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提升2级至14位,占全球支付总量比例也增至0.56%,相较当年初的0.25%翻番。

梳理前述种种信息,我们很容易得出推论,人民币国际化,甚至储备化的进程,在国际市场上可谓势如破竹,迅速被各方所接受;但在另一方面,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了。OMFIF联合主席大卫o马什指出,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成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障碍,目前各国央行都希望中国在人民币汇率、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等方面更加透明。

安邦的智库学者多次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钥匙正掌握在中国自己手上,中国能否把握这样的历史机遇,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改革和战略规划。从2012年发布的中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看,全篇并未正面提及人民币国际化,显示该命题尚未进入决策层的视野范围。相比于国际市场的盛意拳拳,中国部分领域的改革可能已经比较滞后。

在我们看来,人民币将成为多币种储备体系的一员,目前来看已经是非常现实的趋势。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决策层需要顺势而为,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人民币能否最终储备化,钥匙掌握在中国自己手上。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