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主题采访团日前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域,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正散发着迷人光彩。据悉,城市绿心森林公园5年来已接待近1500万人次,成为市民享受自然、感受文化、体验活力的绝佳去处。
曾经斑驳凋敝的厂房与荒芜村落,如今蝶变为一座生机勃勃的生态绿洲,书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乐章。细看这片11.2平方公里土地的重生,并非简单的“涂绿”,而是独具匠心与智慧的生态修复壮举。化工厂核心区经过精心改造,混合播种各类植物,形成层次分明的自然风貌,竟成为近200种鸟兽的安身之所,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灰脸鹰也择枝而栖。此等变迁,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在首都大地上最朴素的落地生根。
绿心公园的魅力,远不止于自然之美的馈赠。它巧妙地将文化血脉融入生态肌理,使游人漫步间便可感知中华文明的深邃脉搏。5.5公里星形园路环串联起“二十四节气林窗”,移步换景,四时不同;运河故道景观带依托明清河道遗址,精心复原2.5公里古河道,水生植物摇曳其间,不仅净化水质,更无声诉说着古今交融的故事。当“五片区”精准覆盖市民文化、体育、休闲等多元需求,绿心公园便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市民于此露营、奔跑、观赏演出,享受丰盈生活。这印证了生态空间唯有贴近人心、承载文化与生活,其生命力方能绵延不绝。
尤为可贵的是,绿心公园将生态智慧融入每一寸土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树起崭新标杆。其运用“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精细地形塑造与湖泊开挖,实现了50年一遇洪水不外排的韧性目标。引入“地源热泵+光伏发电”技术,一举成为北京市首个荣膺国内外权威双认证的“全域零碳公园”。这些硬核科技力量,正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坚实桥梁,为工业遗迹的生态涅槃提供了可复制的“北京方案”。
从锈迹斑驳的工业遗存到活力四射的“城市绿心”,此巨变,绝非奢侈点缀,而是市民共享美好生活的基础与尊严。绿心公园如同一颗生机勃勃的心脏,为城市注入清新氧气与和谐韵律,证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二律背反。
当昔日沉寂的运河故道再度被芦苇的柔韧身姿拂醒,当孩子们在曾经污染的土地上追逐雀鹰掠过的影子——这一切无言的胜景,正是我们对城市未来最庄重的承诺。绿心公园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城市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科技为翼,我们定能在钢铁丛林中为所有生命筑起温暖栖息之所。
城市绿心,是北京副中心肌体上一颗蓬勃跳动的心脏——它输送的不仅是清新空气,更是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文明希望。
作者:刘纯银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生)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