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关键

如何赢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关键

顺势而为抓机遇

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新的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马秀红认为,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正在形成,区域和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展开,这些都为我国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的新空间、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机遇。最重要的一点是,党的十八大规划了中国未来改革开放发展的蓝图,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已经成为共识,改革的红利进一步显现,都将为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表示,在未来十年内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仍然是比较高的,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潜在经济增长率为什么会高?是因为我们的内需有很大潜力。”裴长洪进一步指出,内需的潜力也不完全意味着增加投资规模或消费数量,重要的是解决好内需的内部结构问题。比如,在投资方面,解决好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使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在消费结构当中,除了继续提高商品消费的数量,还可以挖掘服务消费潜力,通过结构的改变来增加消费的动力。

与会代表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这有利于我们继续积攒力量发展自己,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但与十年前相比,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新的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化危为机须前瞻

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直面挑战、科学决策、妥善应对国际国内一系列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充满变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化危为机更需要前瞻眼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认为,外需低迷和全球流动性过剩是中国在2013年必须妥善处理的两个挑战。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依然处在低迷之中,新兴经济体发展有所减速,外需不足对中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发达经济体为了应对经济低迷而采取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的金融市场、资金的流动、汇率的波动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冷静观察,科学决策,沉着应对,这是我们面对挑战应该采取的态度。”他说。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谷源洋提出,中国要高度重视和警惕发达国家“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多种衍生新风险,以便积极应对。谷源洋说,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发达国家经济仍然面临主权债务困境、失业困境和经济低迷困境,贸易保护、投资保护加剧。另外,发达国家同步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流动性泛滥,将引起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有可能给中国带来难以控制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总的来说,与会者认为我国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增强自信,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直面挑战、科学决策、妥善应对,正确处理国际国内一系列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持续健康”是关键

更加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更多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持续健康”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关键词。7.8%,我国2012年经济增长数据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历史数据比较,这个速度多年来首次破8,是13年来的最低水平。与会者提出,由于基数的增大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经济将进入“换挡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更加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更多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年均7%至8%的增长速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提出,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使内生效应不断巩固、发展壮大,在减速中促转型。减速是个不可回避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经济增速下滑的背后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比如说服务业非常活跃,地区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动力增强,地方转型客观压力加大、主动性也在增强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内生效应。如果这个效应增强了,今年的增速一定会是持续的而且是健康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就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快产业兼并重组,把落后产能下决心淘汰掉,重新整合生产能力,实现技术升级。二是要下决心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建设研发平台,从组装模式转向研发为基础的制造模式。三是培育发展生产性的服务部门,包括研发、设计、供应管理等。四是应加强“走出去”战略,促进对外投资,扩大我们在全球的产业布局。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