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登盛政府登台后的缅甸改革评析(4)

吴登盛政府登台后的缅甸改革评析(4)

四、改革总的进程不会逆转

尽管吴登盛政府的改革面临着许多难题与挑战,统治集团内部对改革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反对意见,但缅甸改革总的进程不会逆转。

第一,摆脱贫穷是改革的最大推动力。民族冲突和贫穷一直是独立以来缅甸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贫穷问题直接影响缅甸政局的稳定,甚至危及政权的生存。吴奈温领导的社会主义纲领党下台的最直接原因是经济建设的失败所引起的民众不满。军人执政后,缅甸经济并没有大的改观,缅甸依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民生问题仍是引起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2007年8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突然宣布取消所有燃油补贴,致使柴油和汽油价格上涨了66%,天然气价格上涨了500%,食品和运输等商品的价格也随之暴涨,由此引发了所谓的“藏红花革命”。缅甸水电资源丰富,全国却有75%的人用不上电。2012年5月,因经常性停电,曼德勒爆发了近五年来缅甸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并波及其他城市。上述事件说明,如果不彻底摆脱贫困,解决民生问题,缅甸将永无宁日。因此,以改革谋发展是缅甸唯一的出路。

第二,改革是缅甸执政当局的基本共识。吴登盛政府的改革是前军政府内部达成基本一致的结果。即使吴登盛政府内部和军方内部有人反对改革,但没有迹象表明存在一个明确反对改革的强硬派。外界不少人认为军方可能不太支持改革。为了打消这一疑虑,今年6月4日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的国防部长拉敏(Hla Min)不仅声明军方百分之百支持吴登盛总统的改革议程,还表示军方在议会拥有1/4席位的规定“在时机适当的时候将作修改”。不仅如此,改革派在政府中的地位在不断加强和巩固。7月,强硬人物副总统丁昂敏乌(Tin AungMyintOo)辞职,联邦议会选举温和的前海军司令年吞(Nyan Tun)接任。9月7日,议会批准了吴登盛上任以来进行的最大一次内阁改组。这次改组,总统府部长增至6人,9名部长调整了岗位,12名新人出任部长,文职技术官员和改革派官员得到了重用。正如缅甸著名历史学家吴丹敏(Thant Myint-U)所言,这次内阁改组“无疑是对吴登盛总统改革议程的巩固”。

第三,改革已步入“协议转型”的轨道。吴登盛上台后开启了包容性政治进程,允许全国民主国盟为代表的反对派参加议会补选,进入议会;一些少数民族政党进入议会;几乎所有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皆与政府达成停火协议,愿意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争端,实现民族和解。这样,缅甸政坛三股最主要的政治力量——军方支持的政府、以全国民主联盟为首的民主派、少数民族政党和组织,不管它们之间存在多少分歧,实际上已达成妥协,同意共同推进改革,实现国家转型。吴登盛称,缅甸“宪政民主转型已有条不紊地踏上了一条和平之路”。[39]按转型理论说,缅甸已踏上了“协议转型(pacted transition)”之路。对于各主要政治势力长期纷争不断的缅甸来说,“协议转型”无疑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初步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缅甸政坛三股最主要的政治力量虽然已达成妥协,同意共同推进国家转型,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仍然存在,特别是政府与少数民族政党和武装组织在一系列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协议转型”的各方相互妥协,减少分歧,避免冲突,是保证改革平稳、顺利推进的关键。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