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克思经济学在研究实体经济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危机从反面启示我们,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根基在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一旦讲到对实体经济的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则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在马克思经济学看来,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是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形态。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马克思这里所讲的使用价值是作为物质产品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由这样的前提出发,马克思认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其它的劳动都是非生产性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性劳动不仅要生产物质产品,而且是要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概念都是反映实体经济的经济学范畴。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生产周期内两大部类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和。而社会总产值,即全部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同理,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被严格限制在物质生产部门,即在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一年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余下的那部分价值,亦即当年创造的新价值,可分为V+M两个部分,其中作为V的部分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为自己的消费创造的价值,M中用于积累的部分是要进行再分配的,参与再分配的有社会所需要的非生产部门。马克思所研究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剩余价值以平均利润的形式各得其所的分割都是对实体经济的探讨。
马克思称为虚拟资本的资本是服从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这是虚拟资本发挥正常功能的边界。超过这种边界其作用可能就是负面的。马克思警示,虚拟资本容易造成泡沫,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危机。
马克思把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即纸质复本叫做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一旦作为相对独立的形态就有了相对独立的运行。马克思指出;“作为纸质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
马克思观察到,作为虚拟资本的运行并非象实体经济那样清晰和简单,而是因为虚拟而带有赌博的性质。他说,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以及这种证书在铁路大王等人手里的集中,就其本质来说,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赌博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代替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 虚拟资本构成了银行和私人资本的相当部分。
市场经济离不开信用,信用为综合利用社会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杠杆。然而,信用的膨胀会使信用的功能适得其反。信用的膨胀使得信用失去了扎实的实体经济的基础,并且把想象中的实体经济不断放大,最终在某一个环节突然断裂,危机随之爆发。
那么,虚拟资本是如何借助于信用迅速膨胀的呢?信用是在以为有“信用”,信用是在反复存贷中膨胀的。马克思以一张500磅的银行券为例生动地描述了这个过程:“A今天在兑付汇票时把这张银行券交给B;B在同一天把它存在他的银行家里;这个银行家在同一天用它来为C的汇票贴现;C把它支付给他的银行,这个银行再把它带给汇票经纪人等等”。在这无数的既存又贷的链条中,一个支付行为是以另一个支付行为的确实无疑的完成为前提的,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支付行为就会中断,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当前的经济危机就是由美国过度的“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信用膨胀。天马行空而产生的。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告诉我们,一定要扎实抓好实体经济,只要实体经济结构合理,健康发展,就会在任何条件下都有了抗衡危机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概念是GDP。GDP是在一国或一地区的本国(本地区)居民和外国(外地区居民)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只管生产出来不管卖出去的一切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不仅包括实体经济,也包括非实体经济。GDP的概念掩盖了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的区别和贡献,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信用膨胀、乃至泡沫经济对GDP的贡献都是正的效益。单纯以GDP作为衡量标准,容易超越产业发展现实,甚至过度的使经济虚拟化,过度金融创新,形成诸多金融衍生产品,以致雾里看花,经济结构头重脚轻。我国个别地方所谓的虚拟经济走得更远,严重脱离实体经济,成了空手套白狼式的赌博。这是必须予以认真纠正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