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相扑:饱含文化内涵的日本国技(4)

摘要:提起相扑,头脑中首先浮现的是相扑选手如同大肚弥勒佛般的肥胖摸样,观看电视转播,也往往 “只见肥胖不见艺术”。然而记者在位于东京的两国国际馆观看了一场相扑表演赛,才发现只有到现场,才能真正体验到相扑的独特魅力。

相扑的裁判称为“行司”,身穿传统服装,头戴黑色的称为“乌帽子”的帽子,手持团扇,这种团扇沿袭自古代军队指挥用的军扇。比赛时,行司口中念念有词,诸如“还有余地”、“加油”等等。行司也有不同的级别,通过团扇扇穗的颜色和服装上称为“菊缀”的花纹的颜色,以及是否穿日式短步袜和草屐等区分级别。比如“幕下”以下的行司,只能赤脚,用黑色或青色的扇穗,而幕内行司则可用红色的扇穗和白色的菊缀。

(图片说明:相扑选手扭打在一起)

两名力士再次摆好对垒架势,行司团扇一挥,一声令下,两名选手就厮打到一起。不过角力时禁止用脚,只能用手掌推、按等。有两名选手四掌纷飞,劈啪作响,拼命要把对方推到圈外,令人眼花缭乱,赢得观众一片叫好。不少相扑选手由于块头太大,抵抗不了惯性,甚至翻滚到了土俵下,令人替前排的观众捏一把汗。

成为优秀的相扑力士,自然会财源滚滚,不过,相扑需要艰苦的训练,所以日本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望而却步。

相扑的魅力不单在于角斗的激烈,还在于浓浓的文化内涵。相扑诞生于日本文化中,也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如今,日常生活中大量日语词汇都来自相扑。不过,相扑目前仍是日本的国技,要想走向世界,并非易事。(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