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就是力量(5)

信仰就是力量(5)

或许是“政治委员”在苏联红军中所享有的崇高威望(1934年通过的苏共党章曾对红军政治委员的工作职责做出过明确的规定),抑或是被唐凯身上特有的气质所吸引,一位苏军政工干部终于看出了一点门道。几个苏联军人拉住唐凯的手臂,反复端详后大吃一惊,唐凯右臂上的刺青与苏联的国徽图案竟是何其相似!于是,请示的电报迅速从沈阳飞向身在长春的远东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飞向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八路军这才下车进城。

对唐凯而言,刺青是身份证。由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徽的镰刀铁锤图案演化而成的苏联国徽标识,是共产国际领导下各国共产党通用的标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上,是中国八路军与苏联红军特殊关系的印鉴。你看,一个人的命运就这样被嵌入历史命运,一小块刺青不可思议地成为风云变幻的记忆印证。

当我再次收回思绪的时候,我愿将刺青放到历史的扫描仪下看一看,啊,满视野透视出来的,竟是那一代人的集体图像!

1927年底,“红军”的称号首次在鄂豫皖的土地上出现。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影响下,大批共产党人深入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的乡村,将一向苦战奋斗的贫农组织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凝聚起他们的共识,并将其中的坚定分子吸纳进共产党。

唐凯,这个意志坚定的少年,在终日乞讨而变得黝黑粗糙的皮肤上,十分情愿地刺刻镰刀斧头图案,因为对唐凯而言,刺青是史碑上的勒铭,用它记载的人间真理,引领着他前行;用它记载的崇高信仰,渗透到他的骨子里,哪怕被砍下头颅也绝不会动摇。

正是为了绝大多数人谋求利益,才有了八路军纵横驰奔“向北发展”,东北同胞得以在整整14年后第一次见到了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才有了中共“让开大路,占领两厢”——黑土地上迎来了与1927年湖南秋收起义、湖北黄麻秋收起义不同版本的“农村包围城市”,农民得到了被剥夺已久的土地;才有了东北人民全心全意的支持,17万八路军出关、100万解放大军进关;也才有了共产党与国民党真刀真枪的较量之后,共产党终于叩响了新中国的大门。

对唐凯而言,共产党与国民党,其各自政党的宗旨对于历史走向的顺应与悖逆之分,或许早就在这红与黄、镰刀与铁锤的构图中定格。

······

以天下之大,人,该有多么渺小!一块刺青更加微不足道。然而,它见证了世纪更替,见证了时代轮转,它承载了誓愿,承载了信仰,所以,这块刺青很大,很重。它是共产党人信仰的印记。但凡崇善、向善的人,恐怕都有信仰。只不过共产党人的信仰更加高远,其宗旨也更加实际。刺青以跨度70年的沉默记录了唐凯的人生磨砺,记录了那一代人的集体信仰,也记录了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赓续不断的抉择。

(作者: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