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缘起与可行路径(4)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缘起与可行路径(4)

4、切合主流民意,完善民意表达机制与监督机制。

第一,完善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努力践行这一宗旨,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思考问题和处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物质利益、文化利益及政治利益,落实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的各种权利。为此,应拓展人民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的各种渠道,向民众开放决策过程,将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机制纳入政府决策,建立起民众表达——政府回应机制。使群众参政制度化,使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坚实基础。各级政府部门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经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健全民主监督机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政府根据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的要求使用权力。一切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扩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当前,加强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5、精简政府机构,实现政府决策机制的民主化与科学化。首先,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为实现精简机构这一目标,应建立方位适当的行政职能体制和高品质的行政指挥系统。为顺利实现职能转变,政府机构需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使内部运行机制不断趋于完善。行政管理的高效能,依赖于工作人员的优化、精干、稳定和廉洁。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按照公平竞争、注重实绩、民主监督等原则,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录用与考核机制。政府应稳步下放权力,提高行政效率。其次,实现政治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社会事务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发展态势。这就需要改变依靠个人决断和感性经验的传统决策方式,实现政治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民主化意味着充分尊重和反映民意,进行社会信息的全面沟通;科学化则意味着通过准确的分析预测,合理地设定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将方案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借助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不断地对政策进行评估、调节和修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是富有效率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目标。

6、维护宪法尊严,根本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必须同时推进,不可偏颇其一。不严格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民主就会跛足,甚至失控;不大力推进民主,法治也很难落到实处。要依法治国必须先依法治党,用依法治党来促进依法治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这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宗旨和目标。近年来,我们在社会公正、公民参与和依法治国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急需尽早完成从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到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的转变。为此,只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惟其如此,中国社会及其成员才能够顺利、稳定持续生存发展,长治久安才能得到持久的有效维护与保障。

综观全文,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客观诉求,是夯实经济基础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唯有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必须从国情出发,转换执政理念,保障人民民主,革新原有弊端,健全民意表达,完善决策机制,着力构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体系。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