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圣女公墓开启与俄罗斯名人的心灵对话(2)

摘要:位于莫斯科西北的新圣女公墓,不如红场和克里姆林宫那样声名绚烂,却同样是个令人流连的所在。功勋卓著的先人们长眠于这块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方寸之地,静静等待后人前来开启与他们心灵交汇的旅程。

斯大林的夫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的墓碑位于公墓第一区的把角。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头像简约流畅,精致的面庞透出从容淡定的神韵。这位第一夫人去世时年仅31岁,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猜测。

苏联最后一位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的墓碑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她身着一袭长裙,头戴花冠,长发披肩,微微低头,若有所思。据说选择这样的造型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希望把夫人永远定格在这一形象。

王明是极少数栖身于新圣女公墓里的外国人之一。他的墓碑上写着: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运著名活动家王明同志。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及女儿王芳安葬在他的斜对面。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王明墓)

文化名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这句人生格言激励了无数读者,小说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和保尔一道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楷模。

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的时刻永远地定格在了墓碑上。他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从病床上微微抬起,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墓碑下方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墓)

文学大师果戈里也长眠于新圣女公墓。果戈里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死魂灵》《钦差大臣》《狂人日记》等。其作品以“极度忠于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和笑中含泪的讽刺手法,奠定了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基石。

白色大理石雕刻的果戈里胸像突显了作家宽阔的额头和标志性的两撇小胡子。2009年5月时逢果戈里诞辰200周年,俄罗斯举行了大型的纪念活动,悼念这位以冷峻的目光洞察世界、带给我们“含泪的微笑”的文学大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