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经济发展解析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1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绿色技术大改造》指出:
——各国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实施适当的投资和奖励计划,以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旨在推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结构改革。
——要以绿色经济作为新的范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用量,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扭转土地退化及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经济绿化的关键所在。
——技术改革与工业升级和结构改革密切相连。所有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都必须实行选择性的投资、工业和技术政策。
——要建立绿色国家创新体系来加快可持续发展。
——需要开展区域合作和全球合作支持各国的努力。
201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了在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当前,国际社会循环经济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为:
——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发达国家绿色技术成果大都源于基础研究的开拓。在循环经济实践中,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循环经济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交叉、共性平台合作使循环经济大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瓶颈逐步得到解决。
——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态势。发达国家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态势,使这些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到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如美国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发达国家完善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使绿色技术不断从国内溢出到国外,效益显著,具备较高的循环经济收益率。
——加强循环经济财政和奖励政策。如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方式主要包括提供补贴、融资优惠、以奖代补和绿色采购等几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从事的有关环境技术开发项目给予补贴,补助费占其研发费用的1/2左右;对废弃物再资源化工艺设备生产者给予相当于生产、实验费的1/2的补助;对引进先导型合理利用能源设备予以补贴,其补贴率为1/3,补贴金额最高上限为2亿日元;对民间生产企业采用的高效实用技术(3R技术)给予2/3的补贴,补金额最高上限为1亿日元。
——完善循环经济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市场体系。发达国家通过建立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机制、交易机制、补偿机制,明晰循环经济中各利益实体的责权利关系,让生态环境及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重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市场机制。市场成为循环经济科技成果产生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实施循环经济人才战略。发达国家把循环经济型人才的开发、利用提升到宏观管理的战略层次。结合社会实际,培养与市场、产业接轨的满足循环经济实践需求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出台各种措施吸纳外国留学生、技术移民,鼓励专家互访交流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招聘国外循环经济型人才。
在国际社会中,循环经济发展已在很多国家取得明显成效。如日本通过循环型社会建设和“城市矿产”开发,其多种稀贵金属储量已列全球首位,由一个世界公认的原生资源贫国成为一个二次资源富国。其国内黄金的可回收量已达6800吨,约占世界现有总储量的约16%,超过了世界黄金储量最大的南非;银的可回收量已达60000吨,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23%,超过了银储量世界第一的波兰。这一事实也昭示我们要树立系统、全面、立体的新资源观。再生资源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来源,也是唯一增长的资源。而且随着对原生资源的大量开采利用,一部分金属资源的地上资源已经超过地下资源,如金的地上储量已占69%,银的地上储量已占70%。因而我们要拓宽思维方式,从单纯的依赖一次资源,转向依靠二次资源;从单纯的开发地下资源,转向开发再生资源;从单纯的倚重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