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李克强总理的改革方法论

透析李克强总理的改革方法论

在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选举后,共和国迎来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自十八大以来,李克强在多次重要会议上不断向外界传递改革决心:从“改革是最大红利”到“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从改变会风、提倡官员脱稿发言到“把食品安全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衡量标尺”;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到“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一系列改革主张,徐徐推出。

有观察人士评论说:李克强提出的“把优化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结合进行”,首度回应了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改革方法和路径的争论。这一改革方法论,也凸显他一贯的务实作风。当前,中国的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又面临诸多风险。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正值攻坚阶段。作为新一任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如何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引领中国深水区改革?他将会成为怎样的一位总理?他的过往经历和近期一系列的部署,让人们对他充满期待。

渐露风格

从传统的分工上看,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党务、军事工作由党的总书记负责,总理则主管行政和经济工作,管理国家经济事务。在不少北京政治观察人士眼中,以十八大后陆续出台的政策来观察,“习李配”已显示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呼应的特点。从二人的政策互动中,皆能洞察出李克强个人的执政风格。目前社会上热议的李克强主导的这次机构改革,就体现了他的高超政治智慧和务实果断的能力,就连不少西方媒体也称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根据3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按向大会做说明的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的说法,这次大部制改革,要“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

以本次大部制改革中被撤销的铁道部为例。长期政企不分,使得铁道部既是行业的主管部门,又是行业中的商业主体,而且是垄断性的唯一主体。当权力不受制约,必然滋生贪腐,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正由此锒铛入狱。分析人士认为,政府机构组织的重组只是开始,未来的政府改革将更加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最终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制保障的职能体系。治大国如烹小鲜。从实操的风格上看,“习李配”在设计改革动作时,均选择“小切口”进入“大问题”。比如,从改进作风的“八条规定”入手来推动反腐;又比如,选择“营改增”来深化财税改革和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这样,既不会从一开始就带来大的动荡,又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反映出二人的政治智慧,这也与二人皆拥有丰富的基层执政实际经验相关。对于更为复杂的问题,例如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金融改革问题,并没有立即进入议程,而是“缓图之”,等待人员、机构调整到位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

另外,有不少观察人士发现,善于发动舆论为改革攻坚做准备,是“习李配”的一大特点。比如,十八大后的“网络反腐”基本做到“露头即打”,既震撼了贪腐官员也为下一步的反腐行动聚集了民意。还有,当医改触动利益集团核心利益时,李克强团队持续启动舆论攻势,以民意化解反弹压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