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基础在稳之“五稳”
一是稳定增长。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速度和规模上去了,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可以容忍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速度过低,不仅会影响社会的预期和信心,还会引出各种矛盾和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只要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左右,就可以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们既不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也不抑制合理的经济增长,关键是推动经济增长由注重速度和规模转到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上来。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7.8%。全国两会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左右,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二是稳定物价。物价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最受老百姓关注。物价过低,经济有陷入衰退的危险;物价过高,则是经济失衡的信号。保持物价相对稳定,经济才能健康运行,人心才会稳定。特别是我国中低收入人口众多,对物价急剧波动承受能力低。一般来说,CPI保持在1%—3%最好,3%—5%也可以接受。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6%,这是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中央把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调控目标定在3.5%左右,是符合实际的。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可忽视,加上去年价格环比上涨带来的翘尾因素,实现今年的调控目标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三是稳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三碰头”。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1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亿人。今年就业形势仍很严峻,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与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预期目标任务艰巨。只有把就业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广辟就业渠道,不断增加全社会就业容量,才能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四是稳定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凡是农业出现滑坡,经济社会就会出现波动;越是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越加凸显。稳定农业首先要稳定粮食。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虽然连年增产,但供求仍是“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还跟不上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只有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拿出一些真金白银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国家粮食安全才更有保障。
五是稳定出口。稳定出口不是为了出口创汇,而主要是为了稳定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定外向型就业,同时消化国内过剩产能。中央提出,2013年外贸进出口力争增长8%左右。今年外贸特别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主要经济体总需求仍然疲弱,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发达国家鼓励制造业回归,东南亚国家出口竞争力上升,而我国出口优势特别是成本优势在递减。稳定增加出口,需要实行出口多元化战略,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培育潜在市场,加快形成出口新优势。
总之,只要保持增长、物价、就业、农业和出口这五个方面基本稳定,经济就不会出现大的闪失,社会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