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五稳三进”(3)

韩长赋: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五稳三进”(3)

稳中求进 关键在进之所谓“三进”

第一,改革上要进。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但也应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过去改革主要是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转变,现在改革则主要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资源要素的重新分配。推进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上取得新进展。改革的重点,还是要在“放”字上做文章:既要放开,又要放权。所谓放开,就是拆掉“弹簧门”、打碎“玻璃门”,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创造更好的条件。所谓放权,就是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第二,结构上要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产能过剩、结构趋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要利用全球范围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和经济下行的反作用力,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调整结构,要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并用,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并举,实行地区、产业差别化政策。既要把过剩产能、高能耗产业等“长腿”锯掉一部分,又要把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短腿”补上去,当前最紧要也最难的是压缩、消化过剩产能;既要鼓励东部地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盘活存量,也要支持中西部地区通过加快发展做大增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既要在经济冷时抓紧调整,又要在经济热时不忘调整。

第三,民生上要进。忽视甚至弱化民生,不仅会付出政治和社会成本,从长远看也会影响到经济发展。这些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公共财政支出越来越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但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下更大的力气解决民生中的突出问题,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从而拉动经济,而且有益于增加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应尽力而为,也应量力而行,把基本民生保障好,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改善民生,还需把财政补民生与民众谋民生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总之,改革亟待新突破、结构急需新调整、民生亟盼新提高。三者紧密结合,相映共进,就能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