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小圈子” 可防大腐败

不搞“小圈子” 可防大腐败

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其中要求,学员在校期间及结(毕)业以后,一律不准以同学名义搞“小圈子”,不得成立任何形式的联谊会、同学会等组织,也不得确定召集人、联系人等开展有组织的活动。

干部作为社会成员,有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无可厚非。但那些搞“小圈子”的人则不然,或图办事方便,或谋求升迁,或欲发横财,无论是哪种动机,本质都是以权力为纽带,以牟利为目的。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与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做了您如何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的问卷调查,76.09%的受访者认为是“可以为仕途助力”。

官场“小圈子”使公权力产生异化,危害党的肌体健康,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使我们党选拔干部的“任人唯贤”原则成为空谈。个别领导干部为了照顾亲朋好友,搞任人唯亲;有许多“问题官员”边腐边升,甚至出了问题被罢免后旋即又能复出,这与官场“小圈子”中哥们的关照不无关系。再从近些年处理的腐败大案、窝案中,人们都可以发现“小圈子”的影子。在“上海社保基金案”中,一批高官因此落马;原南昌市委常委、南昌县县委书记汤成奇因受贿3900多万元被判处死缓。在长达10多年的“潜伏”期间,汤成奇与两名老部下沆瀣一气,成立“三无”公司,实现权力套现。

邓小平同志曾说:“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不以“小圈子”为耻,反以加入“小圈子”为荣,不少人还主动经营自己的“小圈子”,这就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干部队伍“小圈子”的形成,其主要原因,还是现行干部人事制度中“人治”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干部不是靠德才兼备求得群众的认同、领导的赏识,而是想方设法钻进“小圈子”,靠领导人的权力荫护,靠“圈子”中人的举荐、捧场、疏通、撮合,为其官场升迁牵线搭桥,铺平道路。这种政治上的投机,是“小圈子”形成的主要因素。

防治官场“小圈子病”,不但需要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思想道德的篱笆,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更重要的事,组织上在选人用人时,必须严格按党的原则办事,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要从完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着手,铲除“小圈子病”滋生、蔓延的土壤。总之,对“小圈子”,我们要坚决说“不”,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