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30年7轮改革数个拐点(2)

政府机构:30年7轮改革数个拐点(2)

数个拐点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国权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工业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基础和利益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权力结构与经济基础以及利益结构具有内在相关性,权力结构亦需转型,权力过于集中的全能政府已不再适应。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认为,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处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过程中经历了几个拐点。毛寿龙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尤其是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行政许可法》,对于面向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贠杰认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作用不可小觑。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相继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等文件。文件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其中包括全面推行聘用制,制定《事业单位聘用制条例》,破除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激励制度等。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颁布实施。该法对于提高中国公务员队伍素质以及各级政府的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亦作用深远。

1999年11月和2004年3月,国务院分别颁布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两份规范性文件,为中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了标尺。1998年在农村推开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以及近年不断成熟完善的电子政务建设,把政务公开的范围和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毛寿龙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上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对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2001年,中国加入WTO,更是继1992年中国确立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之后,对中国政府职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经济事件。

另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取消实物分房、鼓励货币分房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很多中国老百姓,有了自己的房子,也因此实现了业主治理。目前在中国各领域,仍存在较多行政干预,比如其他各种各样的投资阻力,此中争议很多,有人认为这些是必要措施,也有人认为这是又走回老路去了。毛寿龙发现,民间社团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仍处于严格控制之下,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政事分开之后,中介组织很难介入并发挥作用。

2013年2月28日闭幕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作了讨论,提出了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案,方案提到了四个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08年到2013年,政府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已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以及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有限与有效有限政府已逐渐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国权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官方文件对有限政府提及的还比较少,一般代之以法治政府这一提法,但从概念上讲,法治政府与有限政府,基本上是一致的。陈国权介绍说,法治政府应该做的是以下三点:第一,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是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包括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第二,政府需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第三,政府有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防止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陈国权称,法治政府强调的是,第一,政府必须对社会负责,第二,政府权力受到限制,政府应在法治的基本框架内行使权力,一旦政府不能有效维护公民和社会正当权益,或侵害了公民和社会的正当权益,应该受到惩罚。陈国权认为,有限政府或法治政府建设,不能单看政府规模的大与小,或者政府机构的合与并,更应强调政府职能要到位,即政府要做它该做的事。按照陈国权的观点,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不一定非要建立一个小政府,但一定要建立一个有效政府。

贠杰表示,一个有效政府,应该是该强的强,该弱的弱,中国在过去多年里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有收有放,整体趋势是政府职能的弱化,但其实,在如食品安全等领域,是需要政府权力增强而非弱化的。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